“如果动物光吃不胖,那它肚子里一定有了寄生虫;如果百姓勤劳而不能致富,那社会肯定有了吸血鬼。”
上面这句话出自鲁迅,一针见血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性。在那个年代,说得恰逢其时。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偶尔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私以为这一点有待商榷。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都能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奔跑。我们出生的不同,导致了我们从小享受的资源不同。曾看到这样一幅讽刺漫画,我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有人坐着跑车,有人坐着摩托车,有人蹬着自行车,有人连鞋都没有…这幅漫画辛辣讽刺了名曰公平,实则不公平。
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出生。生于富贵,长于富贵。亦或生于贫穷,长于贫穷。看到同龄人享受着更好的资源,我们这些穷小子大概会有些人心生对公平的期待,把这种现象归为不公平。那要所有孩子享受一样的资源、一样的待遇算是公平吗?
我认为这样并不公平。我们的历史上历来讲究封妻荫子,及至现代仍能看到这种传统的影子。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上,我们父母的贫穷有他们贫穷的原因。作为父辈的他们,有的勤奋、奋力拼搏,以自己的筚路蓝缕创造了财富;也有很大的可能,一部分得过且过,明日愁来明日愁,不忧虑明天,只要当日的舒坦,因此走向贫穷。现实是公平的,他们的品行导致贫富的差距。难道无视父母的努力、不考虑他们的财力,让他们的子女享受一样的待遇就是公平?这样对他们而言是不是又是一种不公平呢?
鲁迅的这句话,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叫做勤奋。
我们家的邻居,就是一个庄里所公认的懒汉。1990年以来,庄里的青壮都外出打工,而他也出去过一两个月,却因怕苦怕累回了家。经过十数年的打拼,我们庄几乎都盖起了三层小楼,然而他们一家依然住着土坯房,房子里顶着好几根木柱。在吃苦耐劳和好吃懒做面前,这是公平的。
前些年,听说村委会去他家拍了照片,会给他些补助。我不知道,这样在那些辛苦劳作的人眼里会不会产生不公平的想法?在他子女的眼里我们所享受的补课、穿衣、出行,会不会也产生不公平的想法。
作为子女而言,有的能够努力学习,有的看不进去书。十几年后,有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的继续父辈的外出打工或者种田。再几年后,收入差距或许会更大。这种收入差距的不公平是以以前努力程度不同为基础的。
所以说,请勤奋的努力吧。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绝对的公平,你可能会限于出身无法享受更为优质的资源。但请你相信努力的意义,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弥补一些因为出身带来的差距。
如果你是一个愤青,当你用鲁迅先生这句话来嘲讽时,请你考虑下自己是否够勤奋,你的父辈甚至祖辈又是否足够勤奋。
一己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