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怎么做]一起走出拖拉磨蹭的泥沼(中)
对于动作不熟练,缺乏自信的孩子。父母要怎样帮他们走出拖拉磨蹭的泥沼呢?由于父母过多的包办,就造成孩子缺乏练习的机会,时间长了,依赖心理就会变得特别严重。比如说孩子想打开食品包装袋,用剪刀剪了两下没打开就扔给妈妈,还是你来吧,我剪不好。很多时候父母会下意识的接过来,剪开后再递给孩子,可能父母觉得这多大点事举手之劳而已。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突然有一天我们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他应该自己可以做这些事,可是由于缺乏锻炼,并不能因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把这些事情做好,着急的家长忍不住就开始数落孩子,孩子可能还会做得更糟糕。
在孩子学习技能的时候,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创造一些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去练习,直到他熟练的掌握了这个技能。先掌握技能,再练习速度。每个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状况不同,他所要掌握技能需要的时间和状态也不一样。成人觉得简单的事,在孩子身上就不一定那么简单。比如拿筷子,成人没有做分解动作,看孩子做不好家长就会训斥孩子。所以由于孩子技能掌握的不熟练,导致的磨蹭,千万不要着急的去训斥孩子。拿出爱心和耐心,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来练习这些步骤。逐渐帮助他们掌握这些技能,直到建立信心。因为缺乏自信而导致的拖拉磨蹭,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缺乏自信的孩子,大部分都有童年焦虑的表现。他们总是很多的担忧,怕做不好,怕被妈妈骂,怕别人笑话等等。这些担忧造成了紧张,紧张会导致他们的行为更加的缓慢。如果被人催促,他们会试图加快速度,但难免会错误百出。这样的孩子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如果或者万一这样的假设句开头。比如:早上赶着出门看到外面下雨,妈妈说下雨了,足球课应该就不上了,不用拿足球了。孩子会接着说,那万一雨停了要上课呢?妈妈说那就拿上吧,孩子又会说,如果不上足球课,把足球带到教室,又会被班主任批评。妈妈说那就不拿球,待会要是雨停了,我给你把球送过来。孩子又会说,那万一你忘记了呢?这样的对话让人很崩溃。这样的孩子做事总是畏首畏尾,动作缓慢,总怕出错,越怕出错就越容易出错。
家中有不自信的孩子,家长要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常唠叨孩子?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故意夸大事情的后果来吓唬他。家长要放下掌控孩子的欲望,才能够帮助他建立真正的自信。孩子在不断的做到当中,体验到成就感。可以帮助孩子以周为单位,每周设立一个小小的挑战,目标不要设立的太高,要让孩子能够达到的范围。让孩子在一步步的挑战中积累自信。在家里显眼的位置设立一个挑战区的看板,全家共同去参与。每个人的名字和各自本周的挑战都写在上面。大家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一周结束后,所有人回顾本周挑战的结果,同时设定下周的目标。如果孩子失败的时候,要去同理孩子,告诉孩子,每一天的太阳都会重新升起,今天没做,并不是明天不做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我们向着一个目标持续努力的过程。
下一步行动:写下这周的小目标,制作看板或画在纸上,贴在显眼的地方。相互监督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