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3【主讲人】樊登老师 【主题】卫灵公篇——智、仁、庄、礼:管理团队四要素。
一、【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樊登老师解曰】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够守住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那么民众也不会敬畏。靠聪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但不能按照礼法来动员,也是不完善的。”
“智”,指聪明才智。“仁”,指仁德之心。“庄”,指严肃的态度。“礼”,指礼法制度。孔子讲的是治国的策略,对我们今天管理团队同样适用。
要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这四个元素缺一不可。
首先,管理者要建立好信任,让人们愿意和你一起干。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团队,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再次就是建立体系。最后,建立公司的文化,通过文化和规章共同使团队运作起来。智、仁、庄、礼,能做到这四项,你的团队就可以高效运转了。
推荐你读《创业维艰》。
【思考】“智”“仁”“庄”“礼”,你的团队做到了几项?
【学习心得】:我感觉我们团队目前做到了智和仁,老总有威望,对下属信任且放权,整个团队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在集团内做到了业绩第三,这是别的团队用了近10年才做到的成绩。
接下来为了冲到第二、第一,我们老总现在做的的就是“庄”“礼”,团队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建立体系非常重要,当然公司的文化一直都在,就是说实话,办实事,技术第一,服务到位,我们的愿景就是让祖国的下一代可以拥有清晰视界!
为了公司的美好未来和个人成长,冲鸭~~~
二、【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樊登老师解曰】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来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以承担重任,却可以用小事来考验他。”
小知可以是小智慧,也可以指代小事,君子虽然没有那么注重细节,但是他是靠道吃饭的,是用能力去解决更大的问题的。
这里所说的君子与小人,是从个人才能角度来划分的。有的人虽然不长于处理小事,但是他们在大事上有谋略和远见,这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个时候,就要包容他的细节问题,让他在大事上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有的人虽然成不了大事,但是他长于处理细节问题,可以把小事情办很好,这样的人也应该给予肯定。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用人者也很难鱼与熊掌兼得,这个时候,只需要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并且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就可以了。
推荐你读《弹性》。
【思考】:你是“小知”者还是“大受”者?
【学习心得】:我认为自己是“小知”者。曾经我和老总说,我是最好的追随者,难堪大任,哈哈哈~~~我的研究生导师对我的评价是:做个手术1助都能一宿不睡,第二天比术者和患者都来得早,就为了早点看到患者的手术效果,说好听点叫责任心极强,说不好听的就叫胆儿太小。看看我的导师,多么了解我,相当中肯的评价啊~~~
无论是小知还是大受,找到自己的长处,不断进步,努力提升,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就是成功!
三、【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樊登老师解曰】孔子说:“民众对于仁的需要,超过对水火的需要。水和火,我看见有人死在里面,却没有见过有为践履仁而死的。”
这句话很多人理解说是孔子对仁的称赞,他在描述仁多好,多棒,就像水火一样重要。
可是古人对水火是有惧怕心理的,所以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人们如此惧怕水火,都有人赴汤蹈火,可是仁德这么重要,为什么人们会比怕水火还要怕仁德呢,这表达了孔子的失望之情。
【思考】:你认为人确实像需要水火一样的需要仁吗?
【学习心得】:我感觉人们确实需要仁德,因为在有仁德的环境中,人们的幸福感、成就感都很高,同时社会的民主度、和谐度也会有非常大的提升。但如果说像需要水火那样的程度,好像还没有办法切身体会到对仁德需求的迫切性和为什么人们会惧怕仁德。
直到今天早上看到小伙伴们深夜还在精进学习,突然想到了一个段子:
说几年前外国人来了中国一个月就学会了横穿马路和随地吐痰。
当然现在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这个段子里能看出是人都有从众心理,如果只有我自己表现仁德,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另类,会不会显得不合群呢?也就是说当大家都表现出仁德,我肯定能仁德,也就不会惧怕仁德了。
就像樊登读书把热爱读书的人们聚在一起,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我们内心就不会有惧怕,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