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是某县级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男生。平时脾气暴躁,喜欢威胁他人,常使用攻击行为迫使他人服从,称其为“老大”。看到不顺心的同学喜欢大打出手,有的时候扯女同学辫子,此种行为引起了班级同学和部分家长的强烈反感。学业上一般,学习态度差,上课爱捣乱,作业完成质量差。在家中也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摔东西,与父母口角之争很多。父母坦言,自身文化比较低,平时管教粗暴。
从个案的情况看,小强喜欢武力解决问题,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家庭缺乏关爱、学业一般、人际关系不佳之下的小强是孤独与挫败的,所以他无意识地通过打架、威胁、称“老大”等方式引起他人的关注与认可。父母的不恰当教养方式也对小强与他人交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习惯于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解决问题。此外,小强喜欢看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对其中人物很是崇拜,这也为小强模仿行为提供了条件。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如下:
1、家长自身进行教养行为转变。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言而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的处理问题方式“模仿”于父母。通过与小强父母长时间的沟通,最终达成一致:父亲在家中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谈心、交流、玩耍,用父亲的改变来影响儿子行为的改变。此外,小强在家中很喜欢看那些打斗激烈的影片和场景,还不时模仿。对此商定好,在家中尽可能营造比较温馨的氛围,引导孩子看一些有利于其成长的片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看见孩子的成长后要及时地表扬、鼓励,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一些书本、玩具、学具,以此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
2、学会正确的交友方式。沟通交流中,小强也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而烦恼着。“大家都不喜欢我”是小强的真实内心独白。与小强的沟通,我感受到了小强其实还是很渴望友谊的,只是他不知道怎么样交友而且他也习惯了出现问题靠武力解决。“你喜欢爸爸对你平时的态度吗?”小强极力摇头。“你希望你们相处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他可以好好和我讲,告诉我他的要求。”通过换位思考被攻击同学可能有的感受与体验,让小强学会正确交友的方式而不是暴力解决问题。与其约定:如果三天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就进行奖励。激发其改变的动力。当做到后,再由三天变成五天、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等,最终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3、班级体创造接纳的环境氛围。与班主任老师进行了沟通,建议班主任老师通过班会课、小组谈心、个别交流等方式疏导他们对小强存有的不满、敌对、反感、愤怒等情绪,让同学们意识到小强想要改变的强烈愿望。在以后的相处中能够谅解小强的行为,宽容相待,不再与其“对着干”,为小强的改变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