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1
第十二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偏见
人是如何估计某类事件出现的频率的?—— 通过判断这类事件的实际案例出现在脑海中的轻松程度。但是,由于我们很容易回想起自己注意的特殊事件或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如明星离婚、飞机失事,所以我们也就很容易夸大这些事件的频率。更重要的是,尽管现在我了解了这个机制的存在,要避免这样的想法却需要耗费我大量的努力,但是,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会帮助我们处理好团队关系。明白团队成员感觉自己做的事超出了分内的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并不是自私或者人品不好,而是由于我们思维的惯性一致性导致的。
我们同时也要注意一种有点矛盾的结果,提取的轻松度会受到提取数量的影响。要求我们提取的数量越多,我们的流畅性就越低,我们就很有可能认为我们正在评估的是小概率的事件,尽管能提取的数量更多。并且更搞笑的是,如果实验中被试被告知有其他与实验无关的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提取流畅性,他们的判断就不会受到流畅性的影响,因为这些无关因素为他们受阻的流畅性做出了虚假解释。
在这一过程中,无疑是系统1在起作用,但当系统1发现了与自己预期不相符合的事情,它就会惊讶,而这种惊讶会唤起系统2 的参与,并且系统2在评估的过程中会重塑系统1的预期,让你不要再惊讶了。哪怕这个解释是外界人为造成的虚假解释,系统2也很容易接受,因为它很懒,而且完全接受系统1 的感知,二系统1是不擅长推理的。是不是感觉大脑好蠢的样子。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提取的内容是和我们自身相关的,我们就比较倾向于忽略流畅性的影响,更多地考虑提取的数量,因为这个时候系统2 的参与更多,更加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