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后一天跨入2019年的第一天,罗胖如期地举行了他倒数第17场的跨年演讲。
为什么是倒数第17场?因为罗胖曾向外界宣布,这场跨年演讲,他要做20年,这是他的第4场。
罗胖是谁?他是知识付费平台《得到》App的创始人,也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主讲人。
如今,办跨年演讲的风头已经盖过了办跨年演唱会。也正因为这样,那些为了蹭热点连内裤都顾不上穿的喷子们,也开始针对罗胖的跨年演讲摩拳擦掌。
最恶毒的莫过于下面这句:
“中年人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与老年人买权健的营养保健品,其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
这句话,侮辱了众多《得到》的老师及用户,还有更多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们的智商。
那些喷子们,无非是抓住了众多将知识产品化过程中的一些“小辫子”。
古典老师曾在他的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以及畅销书《跃迁》中说过:知识分一手知识,二手知识,以及三四手知识。
一手知识存在于各个知名的学术论文中,这些知识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是很难看得懂的,而且通常都比较晦涩,不适于普通的大众理解和吸收。
所以,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大众能够接受,通俗易懂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文章或书籍,才能够得到普及。也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的传播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不能讲得太深奥。
我们在市面上能够看到的一些畅销书及专栏文章,基本都属于二三手知识。
另外,所有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仅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不足以将知识完全消化吸收的,我们还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要做作业,要做实验,要实践出真知,甚至花时间和精力去找寻知识的根源。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仅仅通过听一两节音频课是解决不了的。而且在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的最后,讲述者都在说“恭喜你又听完一本书”,而不是“恭喜你又听懂一本书”。连小学生都知道”听完“和”听懂“完全不是一个的意思。
有句古话叫做“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些觉得听了课就等于学明白了的人,可以去专门的机构检测一下自己的智商还在不在。
既然事实是这样的话,那么作为《得到》深度用户的我们,究竟在学什么呢?究竟在《得到》上能获得什么呢?
答案是:我们能获得一般人没有的视野和认知。
我们在《得到》上听了很多过去曾翻都不愿意去翻的书,才知道原来这本书上的知识才是我真正需要的。然后呢?我们会去买来这本书,认知研读,把知识用在实际当中。
我们还在《得到》上了解了为什么爱因斯坦称“复利”为人类第八大奇迹,知道了什么叫做“俄狄浦斯情结”,明白了什么叫做“时间的价值”。作为一个小小的APP,能够做到这些难道还不够牛逼吗?
在很多人大肆宣扬读书无用,知识无用的时候,我们内心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因为我们在《得到》里看到了非常多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老师,而且《得到》也成了这些老师们的知识放大器。
比如前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老师,过去在北大一年内教授的学生估计不超过几百人,但在《得到》上,一下子就有四万多人成为了薛兆丰老师的学生。
在过去,这四万多人想要进入象牙塔听北大的老师讲课,那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但这件事在《得到》上实现了,而且费用并不高,才199。就拿现在来说,假设一个人花199去北大请个老师来给你讲课,你觉得可能么?
所以仅这件事上,罗胖就可谓功德无量,因为他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他将普通大众与精英名师,通过《得到》这个平台联系起来,给普通人打开了听名师授课的一扇门。
那么,为什么一款牛逼的app,还会有这么多喷子来喷呢?
我从小马宋在和菜头《槽边往事》公众号的留言里得到了答案:
“我见到了多少先连络得到想讲课,未果后开始公开黑的人间喜剧呀。”
那一刻我一下子释然了,如果连人品都有问题的人来给得到的用户授业解惑,那才是一种侮辱。
其实,作为得到用户,压根不屑于与喷子理论,因为我们更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自我成长上。
最后,我想对那些认为看罗胖演讲等于买权健保健品的2B们,斜着眼睛说一句:“你懂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