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探讨这个争议性很高的话题,我觉得有必要先做一个智力测试,以确保你有足够的智力进行阅读(正经脸):
如果你去一家公司面试或洽谈合作,时间还没到,工作人员先让你单独在等候室里等待,可是,不多一会,房间里有个地方开始冒出浓烟,看上去很像起火的样子,这时候,你会坐在原地等候呢?还是出去呼救呢?
好吧,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傻了。那么稍微改变一下条件,这时候房间里等候的不止你一个人,还有另外几个陌生人,而浓烟出现的时候,这几个人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各做各事,你,是会坐在原地纠结这帮人的想法呢?还是坚定自己的判断出去呼救呢?
如果你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也许,你不会。
其实,以上是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比博•拉坦(Bibb Latane)曾经做过的一个经典的从众实验:
被试(实验参与者)在一个休息室里等待实验正式开始,突然房间里某处开始冒出浓烟,似乎有着火的迹象。如果此时只有被试一人,几乎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前去呼救;而如果此时被试是和其他几名伪装成实验参与者的实验助手在一起,若那些人不动,被试也很少会立刻做出反应。
现在,我们们再回头看自己每天做出的选择,那些看似正确、正常的选择究竟是合理还是可笑呢?那些把自己的想法藏在人群之中,做出看似非常必要、看似没有退路的选择,到底是真的没有退路?还是我们在自欺欺人?
切入今天的正题:
喝酒真的是保住工作、升职加薪的必要条件吗?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不得不喝酒的主要原因,领导都已经端起酒杯了,客户都已经面色潮红了,气氛都已经起来了,你这个小角色还不快去点头哈腰、陪酒陪笑?
很多人跟我说,做乙方的,陪客户肯定要好好喝;很多人也跟我说,做小弟的,陪领导肯定要好好喝。
不能否认,很多依此行事的人在工作上节节高升,但是必要或主要原因真的是这一条吗?真的没有其他选择了吗?
那些拼了小命遵守职场规则的朋友们,大多数仍然在底层打转,因为,道理很简单,他们在其他真正有用的地方并没有展现自己的价值。
那些顶住压力、无视规则的酒桌异类,也有一部分做的顺风顺水,显然,比喝酒更重要的能力也不止一种。
记得很久以前看到过一篇谈酒桌文化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如果这份钱是喝酒才能挣的,我不挣可以吧?如果这份工作是喝酒才能做的,我不做可以吧?
如果喝酒是一种你更擅长、倾向(至少不排斥)的职场生存手段,那没有问题,这肯定是一项优势。而如果喝酒是一种你不擅长或厌恶、恐惧的活动,你总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或环境让自己远离。让你害怕的不是真正的困难,而是那群“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演员们”。
既然说到喝酒,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问题:
喝酒能交到朋友、扩展人脉吗?
从我个人而言,因为喝酒甚少,所有朋友都不是靠喝酒相识相熟的,反倒是那几次真的被迫或主动撒丫子喝酒的同伴,无论同辈或长辈,没有任何一个人互留过联系方式,估计也是此生再无机会相见。
回想自己的大学时代,男生们的酒局很多,肝胆相照的大学同窗,四年下来至少都喝过那么100多斤酒吧,然而无论是当时和现在,互相之间真的称得上朋友的,有,寥寥。而我作为一个在聚会喝酒时保持清醒的局外人,反倒是和几个志趣(或恶趣味)相投的朋友至今保持着彼此珍惜的友情。
很多人都在潜意识里认可这一传统的交友方式,不管情不情愿,总觉得无法逃避,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不在同一层次(也许是阶层、也许是价值观、也许是成就、也许是认知水平)的两个人,话说不到一起,事做不到一起,不管是你们一起醉过还是一起睡过,始终只能在对方通讯录里留个名字而已。
我相信,大多数夜夜拼酒把自己整的苦不堪言的酒场斗士,有很多真的没有认真的想过下面几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自己的目标---我喝酒是为了自己开心、讨好别人、两厢情愿还是从众压力?
取得的结果---喝酒真的给了我一份好工作、一堆好朋友还是一个酒精肝?
其他的选择---如果我不想喝酒,真的没有其他方法达到我的目标了吗?
很多时候,就像文章开始的那个实验,我们就像那些智商被封印的被试,呆呆的看着滚滚浓烟,呆呆的看着对此视而不见的陌生人,呆呆的坐着那里,做着大家都在做,然而很蠢、很可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