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热心的文友Cherry的指引下,走进河南杏坛网研社举办的中学语文的直播间。跟着吕娟老师起舞云端,重温2011版新课标与新编部编教材,体验了一场《课标与教学》专业进阶的快乐。
我省教研员丁亚红老师指出,部编教材已使用了四年了,但我们很多老师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另外,中考考什么,我们老师就讲什么。很多老师根本不读课标,忽略了试题背后的理念和要求。
针对这种现象,吕老师首先带着我们重温了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界定的解读,结合具体课文,准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接着,她从语文课程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详细地把对课标的解读一一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甚至到课后的每一道习题中。
在报告中,吕老师充分发挥了她的理科思维优势,她特别善于梳理。在她的讲解下,部编教材的内容,系统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高屋建瓴式通读课标与教材的解读,对于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这场报告,也让我多了一些在语文教学上的思考。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运用,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我省语文中考试题,再次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阅读题,甚至是作文,无不体现出这一点。
可是,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安逸舒适区,使得我们很难迈出艰辛的第一步,很少有人愿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时代在变,教育的要求在变,而我们却仍是一动不动。试想,这,怎么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呢?这,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呢?
英国作家怀特海曾在《教育的目的》中这样说,“不要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他的这番论述,不是正是我们当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吗?
吕娟老师的这场报告,如炎炎夏日的一场酣畅淋漓的及时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那一条条冰冷知识的梳理,更多的是让我触摸到了有温度的教育,让我对语文教育多了一些思考,更加真实的面对自己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