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片段:《深度工作》~习惯化
I:重述
WHAT:深度思考能力来源于将大脑开发至极限,并能从时间上延长这个状态。深度工作高效习惯养成需从几方面加以支持:不受打扰的深度工作场所,时间时长,保持持续专注以及能提供深度工作的体力支持,明确标准,培养真正的习惯才能创造高效更有意义的事情。
WHY:养成深度工作习惯不仅可以将认知能力提升到一个极限高度,大脑深度思考,同时亦可更高效创造更有价值的成果,更加有成就感。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效率、成效等。
HOW:
一、确定工作场所以及工作时长。例如:我每天下午14:30开始写训练营作业,我会和女儿沟通好我在书房,她在自己的房间,各自作业。妈妈需要大概3个小时,这期间我们互不打扰。
二、确定工作规则,且具有结构性(专注于当下)。例如:早上6点我要准时听早课作笔记,理解当日拆页的原文意思。早上两个小时只用于1小时听课和整理笔记,1小时快走运动。不刷朋友圈不做其他事务。
三、确保持续专注及体力支持。大脑强度工作当然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体力支持,例如:我一般会选择提前泡一杯罗汉果茶和几粒坚果放在旁边,保证随手可以拿到,完成I部份后会站起来简单舒展一下身体再继续。(深度工作的持续性)
四、明确产出标准。例如:早上快走一小时要消耗多少卡路里?或是以身体微微出汗为标准?
综上:以此养成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让大脑进入持续专注状态,方能高效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WHERE:适用于学习、或职业工作等的深度工作习惯能力养成。
A1:
本期训练营的前几期作业,因为疫情被困在重庆老家,春节家人都回来过年了,家里每天都有十来个人,那叫一个热闹。第一周的前两篇作业都是在家里完成,时尔卧室时尔客厅,甚至有一次是蹲在小区旁边的马路边写的。几次都是半途停止,因为女儿需要手机上网课,家里没有电脑。以至前两篇作业完成得都不理想。
反思:
1、确定工所作场及工作时长。我没有设定一个写作业的场所和时间,比如我可以和家人商量,几点到几点我需要多长时间写作业,我需要用卧室,请大家这个时间段尽量不要进来打扰到我。
2、确定工作规则。我没有提前设好规则,有时上午写一点下午写一点思路断层。也没有清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考虑到女儿上网课需要用手机,那么我可将写作业时间安排在晚上。避免中途中断,安排好晚上7点-9点的时间只做训练营作业。
3、确保持续专注及体力支持。这一点也是没有考虑进去的,有时写着写着犯困,有时看大家在吃零食又伸手拿一颗。如果选择在晚上写,第一家人吃过晚饭各自回房了,第二吃晚饭不久也不存在体力的问题了。提前开好房间的热空调、加湿器,备好中途喝的水等。确保中途不会因其他因素而打断。
4、明确产出标准。这一点也没有做到,对自己没有要求,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A2:
目标:从今天开始训练营每天的作业3小时内完成
1、确定工作场所以及工作时长。场所:书房(和女儿沟通好她在她自己的房间,妈妈用书房,各自完成作业互不打扰)。时长:3小时(14:30-17:30);
2、确定工作规则,且具有结构性(专注于当下)。确定规则,上午将其它工作完成留出下午写作业的时间。14:30-17:30分3个小时只做训练营作业,手机调成静音。30分钟原文理解和梳理笔记整理思路,1个小时写I便签,1小时写A便签,最后留30分钟检查修改。(结构性)
3、确保持续专注及体力支持。下午14:10分午休起床、洗濑伸展、吃一颗水果;准备好电脑、早课笔记和拆页需要的书,一杯茶和开水壶(避免续杯来回走动),几料坚果。完成I便签后站起来简单舒展一下身体(不能让自己太僵太累,身心舒畅才能保证习惯的持续养成)(持续性)
4、明确产出标准。3小时内完成一份完整的RIA便签作业(高于3分)。
奖励:如果完成,奖励一套和孩子的亲子春装(已经选好在购物车)以此引导孩子也加入这种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