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感到压力? 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知足常乐不好吗?
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如果能够乐于安于现状,有什么不好的呢?
是的,如果认为安于现状也可以,那么就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可是事实上,真的可以吗? 我承认,我很难做到这一点,我没有办法看着别人的幸福生活而无动于衷,也许会有境界高的人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心如止水,可是我想大部分人跟我一样,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们或明或暗地都在悄悄地跟别处做对比,有很多心灵鸡汤类书籍会告诉我们, 我们无法改变外界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心情其实也是很难控制的,会因外界情景转换而不同。
当你是司机时,会抱怨为什么大马路上会有这么多电瓶车,行人为什么都老是急着过马路。碰上堵车时,也会心情烦躁,希望前面的车子能够快些疏通
而没有开车时,我们会很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说,要堵车不堵心,急也没有用。
在不同的情景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解释,会给自己的立场找理由。
所以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不同的场合性格表现出来会有差异,就是外界的情景给的刺激不同,刺激不一样,反应就不同。
比如有些小朋友在家表现很乖巧,听话,沉默寡言,可是在学校或许会表现得很活跃,跟同龄小伙伴在一起也很健谈,就是因为不同场景带给我们的回馈不同。
所以人不是一层不变的,当外界环境变化时,会有不同的表现。
当长久在一个环境中时,会慢慢麻木,也会依赖这种舒适感,可是如果外界突然闯进不熟知的事物,我们的神经会有所警觉。
这种外界事物可能是一个陌生的人,一些刺激的话语,或是场景的变化
比如我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可能会自我感觉挺良好,可是突然间别人过来问一件事,我却发现我完全不懂,这时候就会打破自己的舒适,内向不自信消极的人可能会突然感到尴尬难堪,行动力强的人可能会立刻去寻找答案。
也就是说,碰到问题,就算是消极的人采取消极的方式,或是干脆不行动,那么心理上也会感到不适,而非麻木不仁; 积极的人便直接干脆点,会主动去寻找解决方式。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哪怕生活环境再小,接触的朋友再少,也会不断碰上类似的事情,会引起心理上的波动,或行动。
就算心理波动很小,或者行动力弱,情景的变化也或多或少影响着自己。
就拿我今天碰上的小事来说,下面的同事拿了一份产品规格表给我看,问我应该怎么贴标贴,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是我偏偏有些没有看明白,于是就请教同事怎么理解,同事很快就明白,并指导应该怎么说,一般人都会表示感谢,可是对于我来说,我可能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会责备自己,为何自己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没看明白,然后由于自卑,又会延伸到对自己的否定中,当时那一刻是非常难受的。
可是,这种难受不会持续很久,其实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可能过一会儿发生其他事,这件事情又忘了,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解决工作上的事而感到懊恼。
所以,每天这样的事情都在发生,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或行动,可是如果没有持续的刺激,很快就会过去,就好像被蚊子盯了一口,过会儿就好了。
但是这样快速地遗忘真的是件好事吗? 其实也不见得,每天的小事积累组成了整个人生。
也许先前被刺激到的会暂时遗忘,可是如果同样的事情再经历一次,那根神经会再次受到挑拨,所以与其让它存在于潜意识中等待爆炸,还不如在出现的那一刻就记录下来,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问题,自己就能得到升华。
人是渴望成长,渴望得到赞扬的,如果受到了别人的轻视,内心一定不会好过,不如把这份轻视当成挑战自己的途径,记住当时的感觉,然后跨越过去。
而不是等下次困难和压力再次来临时,只会本能地害怕逃避,或者选择一些不适合的方式去排解,比如暴饮暴食,自怨自艾。
外界的刺激和压力,是帮助了解自己的途径,要善于去感受那份刺激和压力,然后更好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