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过年也有不同的习俗。
作为一个四川人,吃粽子我是“咸党”,吃豆腐脑我却是“甜党”,至于月饼,我中意的居然是“五仁馅儿”。这样的“南北矛盾”却在过年这件事上得到了奇异的融合。
因为,在我的家乡,除夕既要吃团圆饭,也要包饺子。只是,我们的团圆饭都是在中午12点之前吃,所以不叫“年夜饭”;晚饭自然就是饺子了。
那么,我家的年三十是怎么过的呢?
年三十这天,中午的“团圆饭”是最重要的一餐,远甚于晚上的饺子。所以,一大清早,全家人就起床开始准备了。妹妹是大厨,负责做饭的;爸爸带着小妹,上山去祭祖,我们称之为“上坟”;而我则主要负责照看齐齐。
匆匆吃过简单的早饭后,妹妹就开始在厨房里忙碌了。头天夜里,我们已经将腊肉腊肠之类的煮好,这时直接切成冷盘即可;其他需要清洗和切的菜也都提前处理好了,这时只需要炖炒或凉拌。
爸爸去街上买来香蜡纸烛和鞭炮,提着各类贡品,水果干果之类,和一瓶白酒,领着小妹去上坟了。
我们这边时兴土葬,所以上坟是真的要去到坟头前。点上一对红蜡烛,一柱清香,再摆上贡品,烧些纸钱,最后在火上浇点白酒,临走前再放一挂脆响的鞭炮,才算给祖宗上完坟。
等爸爸和小妹回来,家里饭菜也准备得差不多了。这时,爸爸再抱出一大挂鞭炮,在门前点燃。鞭炮炸响,宣告着我们开始吃午饭了!
午饭后,爸爸会去理发店剪头发刮胡子;小妹上楼洗完澡,换上新衣服撒丫子出去玩儿了,我和妹妹就开始准备包饺子。
在我小的时候,还没有成品饺子皮售卖,只能自己和面擀皮。和面擀面皮是个体力活,都是爸爸来做;妈妈则负责切菜剁肉调馅儿。等爸爸擀好面皮了,我们就帮着妈妈包饺子。后来,街上能买到做好的饺子皮了,我们就在妈妈的口授指导下切菜剁肉调馅儿包饺子。基本上,等饺子包好,一个下午也就过去了。
晚饭肯定是煮饺子。我们家吃的是汤饺子,饺子和汤盛一起,在碗里加盐、醋、辣椒油之类的调料,而不是像别处那样饺子蘸调料。
吃完饺子,还要迎灶神。从去年开始,这活儿就是爸爸来做了。在厨房里点一对红蜡、一柱香,烧一些黄表纸,然后在大门前的空地上需要再点一对蜡、一柱香,烧黄表纸。
之后,爸爸会再在门前点燃一大挂鞭炮,还有一箱烟花。这时,街上的鞭炮声也开始响起来了。
之后,看电视也好,去打麻将也好,一直到凌晨十二点,点一挂巨大的鞭炮,迎来新年。
这一夜,家里所有房间的灯都会开着,一直到大年初一的早上才关掉。
此刻,已过了凌晨十二点。窗外鞭炮声纷纷炸响,大家都在庆贺新年的到来。
新岁陈三愿:
一愿有情人执手,共欢不离散;
二愿有志似长剑,挥斩尘间怨;
三愿吾心永少年,纵山河人间。
与尔同乐,共贺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