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阶段,请同学发言,设计对比实验的要点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空气和水的量相同,用的力相同,注射器口要堵紧,防止空气和水泄漏;并且实验设计当中的不同条件是装入的物质不同,一种是空气,一种是水。课堂上,将“控制变量”“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又重新过了一遍。
这次课程的实验,我让同学们将每个实验先做完之后,再做其他的实验,例如,实验过程中,让第一个学生抽取10ml空气,做压缩空气的实验,做完实验再递给下一个同学做相同的实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不用重复抽取空气,并且一组每个学生做的实验是相同的,得到的实验结果也相同,相当于多次重复实验,能够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学生也更容易归纳出结论,在师生交流阶段,学生们也会发现,全班几十人的实验结果都是相同的,能够排除一定的巧合性。
在实验开始前,定好实验整体时间,使用计时器在多媒体上计时,倒计时完毕之后,在提醒下,学生能够尽快回到探讨状态。实验开始前,让学生拿出学生活动手册,告诉学生要完成观察的内容,并且让他们根据学生活动手册上面的内容做出预测但是这次实验的秩序相对混乱,混乱的原因在于:
(1)在实验前,我没有给学生分好先后顺序,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上,会有矛盾;改进:下次分组实验,学习“VeraSang”老师,可以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给学生排好序,避免顺序争议
(2)没有给每位学生的实验定好操作时间,导致有部分学生实验有误时,实验时间过长,其他学生在后面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改进:学习“VeraSang”老师,规定好每位同学的实验时间。并且提示学生,如果有实验失败的情况,可以先让后面的同学做,自己观察,总结失败原因,小组每位同学尝试之后,可以补做实验。
(3)实验开始前,未告诉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好卫生纸或者毛巾,虽然提醒学生将注射器口堵住,并且适度用力,还是有学生未堵紧,或者学生用力过猛导致水滋出来的情况出现改进:提前准备好预案,比如提醒学生准备好毛巾或者纸巾以防万一
(4)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其实可以提问学生,如果空气和水能压缩,会是什么样的变化,如果不能呢?如果空气和水能够,扩张,又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思考之后,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在观察上
(5)学生扩张空气的实验基本比较成功,但是扩张水的实验,有很多同学失败了,与同学们探讨了失败原因,学生们发现,可能是由于注射器口未堵紧,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想到,注射器活塞部分由于用力过猛也会产生缝隙,导致空气进取,进而导致实验失败。这个部分,在课堂设计上科学性还不够,因为最后还应该回归到课堂初始和学生们讨论的问题“注射器口要不要堵,为什么要堵上”——因为如果不堵上,空气和水会泄漏,拉伸和扩张实验应该在密闭空间之内完成,如果不密闭式无法完成拉伸和压缩实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