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在法律上已经被界定为成人,但是其实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18,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只是比往常的生日多了一个成年的口号,第二天醒来,一切如常。
然后,就这么带着孩子心性走到毕业,在被推向社会的那一刻,顿时惊醒了,是大人了,再不能任性妄为了。于是开始无数次地心理暗示,"我长大了,要独立了,要坚强了。"
然而,稚嫩的心理状态和肩膀,如何承受得住从天而降的巨大压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毕业季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极端事件。即使顺利毕业,也必然会四面碰壁经受苦难。因为虽然思想上有了要独立的想法,但根深蒂固的依赖思想总是能打败要经受痛苦的独立磨炼,所以大多数人就选择待在当下的舒适区,走一步看一步,万不得已了再改变吧。用温水煮青蛙来形容再不为过。
剑还没练好,出门已是江湖。这是多少毕业生的心声,也是多少人满含血泪的感慨。就如同我当年选择考研,排在第一位的因素不是提升学力,而是逃避就业。
大概有四五成的人同我一样,更多是向现实低头,而非毫无顾忌地追逐自己的学术理想,或者是纯粹的个人精神和素养的更高境界。有着较高精神自由不考虑现实而生活的人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仍然是未能免俗。所以都尽量选择让自己感到舒适的地方待着。
而大学是这么个安逸的地方,有父母朋友老师在身边,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诉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喜怒哀乐都有他们与自己一起分享和承担,尤其是在遭受所有苦难委屈的时候,永远有人给你安慰帮你收拾残局,你只需享受大学的美好就好,后顾之忧少之又少。
然而,一进入社会完全不同了,就是独自一人上路了。没人有义务对你好对你宽容,你有难时不会每次都有人帮你,你做错事时不会每次都被原谅,你压力巨大时没人能感同身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去面对。
所以,有人将现在的大学生称为"巨婴"。年纪长了,心智却还是孩子,对父母甚至是身边的人都有很强的依赖性,认为大家都有义务为他们服务,还把别人的帮助看作理所当然,甚至会歪曲事物的本质。例如“我生病了,你作为班长陪我去医院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我钥匙被锁在柜子里了,你作为宿管阿姨怎么可以不提供工具?”“老师你的上下班时间正好我上课啊,下了课来找你你又不在,我能怎么办?”“我掏钱来上学,学校就是为我服务的,凭什么管束我?”
都说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但是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孩子的成长教育功能大部分是压在学校身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不足,因而就造成了原来以教育和培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服务者和责任的承担者。有人认为自己出了钱就该享受服务,却没有认识到上大学并不是来买文凭的,它不是一场买卖。它让学生们学习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旨在培养一个可以在社会里立足的人,发挥的是桥梁的作用。但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去接受教育,因为以自己为中心惯了,身边的事物都围着自己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有人替自己出头,无所畏惧啊。可是一旦走出自我的中心,舒适区就会被毁灭,自己就会跌入痛苦的边缘。
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任何人也不能拒绝长大,所以,即使你不想离开舒适区往前走,时间也会推着你往前走,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如何逃避,总有一天你会一个人前行,终有一天你会与社会面对面。你是想被他迎面一击,还是笑脸相迎?这都取决于你大学这几年的准备和积淀。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准备,措手不及、猝不及防、遍体鳞伤就是常态。但人往往都不善于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归咎于外因。我们都知道,内因才是根本。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不可能走回头路,所以在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情,成年了就别再像个孩子,别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别在该独立行走的时候选择依赖他人,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无所事事。人生是自己的,靠自己最靠谱。要想精彩,还得靠自己。
所以,作为大学生的你,先学会独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