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甄晓雅的日子又好到哪里!像中了蛊一样,她和丈夫正经历七年之痒。她陷入一地鸡毛不知如何是好,常常感觉自己浑身痒痒沾满鸡毛,可任她如何折腾,那些鸡毛却牢牢粘紧她,怎么择都择不干净。
每个人的婚姻历程当中都会有那么一段特别难熬的时光吧。甄晓雅记得,又一次和刘中禹怄气后,没出息的她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回到家见了甄妈妈,甄晓雅没有失声痛哭,甄妈妈也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甄晓雅说:“我回来了。”甄妈妈说:“回来就好。”甄晓雅都不敢说,她回来是因为和刘中禹生气。
她知道,如果说了出来,连这句淡淡的“回来就好”都得不到。但是她又知道,她是从甄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有些事情就是不说,妈妈也能看得出来。
自从甄爸爸走后她们家就总是乱糟糟的,甄妈妈根本无暇顾及甄晓雅母女,她天天忙着打理厂子,永远地早出晚归。
甄晓雅一边带孩子,一边给甄妈妈做好一日三餐,又自自然然捡起了未出阁时在家常干的那些家务活,擦洗桌椅收拾屋子打扫院子……得着空闲,她就坐在北屋客厅往外看,看甄妈妈一院子的花花草草,时不时想起小时候她们姊妹几个嬉戏的情景,诺大的院子刻录着甄晓雅整个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
甄晓雅记得,那也是她最后一次在老屋悠闲地居住。之后不久,甄妈妈为了照顾生意直接搬到了厂子去住,连家都没时间再回来。
十多年来,那个繁花似锦的大院迅速苍老了下来。甄晓雅偶尔回去总有一种面对踯躅老人的感觉。如果是人,她真想问问,这么多年没人陪伴,你孤独吗?
但那时候,院子还是热热闹闹的。一整天的其实只有甄晓雅和孩子,可是她想起来就是一种很热闹的景象。大概在家住了七八天左右吧,有一天上午,刘中禹突然回来了,说回来接她和孩子。这个时候气儿也消的差不多了,他又这么主动。
说什么呢?走吧!中午甄妈妈包了饺子。吃过午饭,甄晓雅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坐车回自己家了!
很久很久以后,甄晓雅陪甄妈妈拉家常。甄妈妈跟她说:“晓雅,你记得那年秋天你和中禹生气不。”
“怎么不记得!你都不知道安慰安慰我。”这话,也只有这个时候甄晓雅才敢说。
“你知道吗!中间中禹给我打电话,难听话说了一大堆。说我指使你跟他生气,说我撺掇你回娘家。你说这不是糊涂话吗,我怎么能这样做!”甄妈妈也是这个时候了,才敢跟甄晓雅说。
“啊!”甄晓雅瞬间呆住了。她仿佛看见了刘中禹的另一副面孔,十分十分陌生。生气那是自然的:“你怎么不早跟我说。”
“你那脾气......”甄妈妈顿了顿,没再往下说。
但是此时生气和彼时生气完全两个概念。甄晓雅和刘中禹的婚姻岁月,有过两段最难熬的时光,那就是其中一段。甄妈妈要是第一时间跟她说了,也没准她的婚姻就到了尽头。但至少,那次怄气不会就那么匆匆收场!不是十万分的委屈甄晓雅也不会往娘家跑的。婚姻呐,有时候就是很脆弱,脆弱到只需一根稻草的压力。甄妈妈深谙其中厉害。
甄晓雅为什么说仿佛看到了刘中禹的另一副面孔。是因为她觉得他太不了解甄妈妈了。放在别人妈妈身上确实可能会那么做:谁能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在婆家过得不舒服叫女儿回娘家来住两天,顺便理论理论姑爷的不是,这些都再自然不过了。
你能说这不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吗!再者,姑爷要是敢在电话里说什么难听话,别人家妈妈会盛怒,会在第一时间说给女儿听,从而验证姑爷的确不是一个好姑爷。你能说长辈做的有错吗?
甄晓雅知道,在这种时候,甄妈妈不会这么做,在大是大非面前甄妈妈不会这么做。劝别人都是劝合不劝分的,何况自家女儿。甄妈妈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宁拆十座庙不拆一家人。
她知道结果,所以她不说!她能没有委屈?她能没有怒火?但她绝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冲着别人发泄。甄晓雅知道,甄妈妈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好!
再过了很久很久,刘中禹坦诚地跟甄晓雅说:真得感谢贝贝她姥姥啊,要不是她那会儿拦着,你说咱俩能过到现在吗?
其实,刘中禹对于岳母的感情不仅仅是感谢,更多的应该是崇敬。朋友聚会,他会骄傲地说起自己的老岳母:我这个丈母娘,没人比她再能干。老天拔地的开着作坊做着自己的小买卖儿。每天中午给七八个工人做着午饭。这不算,还带一个稀屎晃荡的小孙子。大儿子甄一鸣农家院儿的生意,老人家也得随时随地打理,成天跑前跑后地忙碌……
大家听了瞪眼大笑,然后把探寻的目光投向甄晓雅,言下之意:真的吗?他不是在编造吧!
甄晓雅心里有种酸楚感。如果甄晓雅说这只是刘中禹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人信吗?还有他没看到的,这点甄晓雅最知道:她还有两个小小的孙女儿,如果可以她愿意把她们都放在身边。不能这样实在是因为她没长出三头六臂,她实在是力不从心。
也不是没这样干过。那次,甄妈妈稍稍有了点空闲就把两岁多的大孙女鼓捣回了老家。彼时,她有这么几件事儿:自己的生意,七八个工人的午餐,一岁多的孙子,两岁多的孙女儿,外加半院子心爱的花花草草。
甄晓雅换位思考了一下觉得不可思议!她想不明白甄妈妈的生活是怎样一种节奏,只觉得面前一片眼花缭乱……最终还是孙女儿关门时把孙子的小手指头夹伤收场。
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是“闲不住”三个字儿能概括的。作为长女的甄晓雅只有心疼她的份儿却代替不了她。她常常想:我也算不孝了。很少能回家看望她。
其实有时候不是不想,是看不下去。甄晓雅回家看望甄妈妈的次数本就不多,回了家就想着像别人家母女一样,说说家常喝喝茶做点好吃的相互陪伴陪伴。可是不行,甄妈妈眼里有的是没完没了的活儿,她几乎没时间坐下来。
那么,帮她带一把孩子让她休息休息吧,你这边刚接过小孩她那边会突然想起干了半截儿的活儿,屁股刚碰着椅子沿儿,又“嗖”地一下出了屋子。好不容易坐下来了,甄晓雅这里兴兴头头沏好了茶,刚端起茶杯来,甄妈妈的眼皮就黏腻了。她说:“晓雅,我想去睡会儿觉!”但是放下茶杯的瞬间突然醒神儿了,一转身她又不见了。
后来大家发现,这个小孙子还功不可没:睡觉轻,而且即使睡着也必须要人陪。每次,甄妈妈都是亲眼看着小人儿睡踏实了才往外走,去干她那没完没了的活儿。可是出门儿不到五分钟,一准儿听见小人“奶奶奶奶”嚎啕大呼,直接光着身子抱着小被儿冲出屋子。简直是百发百中。后来甄妈妈哭笑不得跟大家说:聪聪会算命!睡着都知道我出去了!
要甄家姊妹说呀,这是妈妈的小福星!就是拦着不让她老是干活。甄晓雅有时候会感慨地冲着懵懂的小侄儿说:谢谢小聪聪哦!你这一嗓子至少让我妈妈你奶奶多歇息了一小会儿!
要说,甄妈妈绝对是个有脾气的人。但是一方面也许年龄大了吧,脾气见小。再一个,发脾气得看情况。比如有一年中秋节甄晓雅心血来潮,从网上给老妈买了份月饼邮寄回老家。
买的时候也没给卖方说清是寄送到农村,对方直接选择了中通,终点站是安家镇所在的县城。到了这儿人就再也不管了。甄晓雅把甄妈妈的地址姓名联系方式全部给了卖家。心里美滋滋等着甄妈妈给她电话:东西收着了啊!甄晓雅就想等这句话,至于被表扬,她从来不敢想。
没想到十来天后,甄妈妈给她打电话:“你是不是给我网上买月饼了?”
“是啊是啊!”甄晓雅回答完又独自想:妈妈好像都忘了?!这也太粗心了!
“怪不得这两天老有个电话跟我说,让我取东西。问什么东西电话里也说不清楚。我又不会从网上买什么东西,后来才想起你前一阵说要给我买月饼。”甄晓雅听见甄妈妈在电话那头焦急的声音。
“啊!妈!是的,你赶紧取了!”甄晓雅说。
“我怎么去取?我还盘缠费用去县城取那一包月饼?”甄妈妈说着火儿就上来了:“啊嗯!还不值那个费用呢。你给我退了!”紧接着就是好一顿臭骂:“晓雅呐,小名儿也不叫了,你以后千万别给咱这么干了。你说你在市里边,哪儿买不了一包月饼。你还非得从网上买,买了还送不到家。你麻烦不!”更狠的还在后边:“你以后别给我买了,我又不是非吃这口东西不可!”
甄晓雅这个心呀拔凉拔凉的。表扬吧咱根本没奢望。但是也不至于这样啊!她只能这样给自己解释:妈妈非常忙,她不是没出过门的老人,一抬腿就能去县城的。事实是,她真的没有时间为一包月饼跑趟县城。是的,她甚至没有心情去感受儿女情长!
但是妈妈,你知道吗,我还会给你买。只要你活着---直到再没人骂我那一天!放了电话甄晓雅依然固执地想道。因为曾经有那么一次她让甄妈妈生气了,原因仅仅是刚结婚那年,过中秋节居然忘了给甄妈妈买包月饼!
甄晓雅从小没少挨甄妈妈的骂。但那些都不记得了,只有那次甄晓雅记得清楚。甄晓雅知道,甄妈妈在乎的不是一口吃的,她是觉得姑娘不懂事,她是觉得姑娘让她失望了,或者说,她是觉得姑娘忘了她了!甄晓雅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甄妈妈会这么想。这件事情几乎在甄晓雅心里留下阴影。从此后,她再忘不了每年的中秋节给甄妈妈买包月饼。
其实,甄妈妈那么忙那么多事儿,未必还记得当年的事情。但是甄晓雅就是固执地认为她在乎这个节日。因为,甄晓雅从没记得甄妈妈在乎过什么。小时候的经历,中年丧夫的痛苦,疾病的折磨……儿女的不肖,财富的得失......一切在别人眼里不可克服的事情在她哪里都是悄然而过。她只知道怀着感恩努力向前,并给甄家姊妹以信念和力量!
所以,中秋成了甄晓雅的心结。因为她终于发现:妈妈也有在乎,至少她曾经在乎过!甄晓雅想:那我就这样永远在乎下去吧!以我的方式疼爱你!这是我所有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