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去的青春》发表在《济宁晚报》“春秋创作”栏目20151206
我拎着一大包吃的用的去父母家,路过公园,看到广场上锣鼓喧天,一群身着红袄,头戴红帽,手执粉扇,脚穿红靴的大妈阿姨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扭秧歌。
我停下来,在人群中搜索,在最末一排母亲穿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碎花红袄,迈着小步,没有别人动作轻盈,略显笨拙地扭秧歌。
记忆中母亲从未展示过任何文艺爱好,甚至从没听她哼过歌曲,每日忙碌,任几十年的人生呼啦啦而过,青丝变白,身材发福,行动变缓,胆子也变小了,对一切新事物有种不敢摸,不敢碰,不想学的恐惧。
以前的邻居阿姨是这个秧歌队的主力,她劝母亲一起去活动筋骨,母亲的晚年生活才增添了不少趣味。
母亲看到我小跑过来,我示意她不用理我,过会儿把东西送到她家,母亲重新归队,依旧是在最尾端,跟在别人后边模仿起舞。
穿过公园,再走两条街就是父母居住的小区。冬天外面很冷,父亲极少出门,整日呆在家里整理歌谱,伴着音乐轻声唱歌。
带着寒气,我敲门进屋,父亲放下歌本说:“你怎么又来了?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吧?你这孩子和你妈一样舍不得打车,大冷天冻感冒了哪多哪少?”父亲很担心地呵斥我。
我放下东西,向父亲描述在公园里看到母亲扭秧歌的一幕,父亲说母亲劳累了一辈子,落下风湿病,身子骨很弱,多运动运动也好,她这几天心情不错地添置扭秧歌的行头,红棉袄只花了三十元,是最便宜的,很薄不保暖。别人买好质量的都在一百多块钱以上呢!
我的心忽然疼了一下,想起母亲在人群中那么容易辨认是因为廉价的衣服在队伍中太显眼的缘故。
父亲打开冰箱拿出一袋饺子,他说那是母亲起大早包的,馅料都新鲜,是我最爱吃的芹菜肉馅。
我装好饺子借口说去书店买书,父亲在门口目送我下楼,不忘叮嘱我打车回家。
母亲家不远处有家大商场,我想为她买件和别的阿姨同款的红棉袄,服务员说这几天那款红棉袄卖的特别好,几乎都让扭秧歌的大妈包了,我选了母亲能穿的衣码,又买了一条红围巾,想象母亲收到这些礼物的样子,一定是既高兴又会埋怨我乱花钱,我不自禁地笑了。
趁着母亲还在公园,我返回父母家将衣服送过去。
晚上接到母亲的电话,她有点傲娇地说:“还是有姑娘好啊,姑娘是爹妈的贴心小棉袄,这衣服不大不小正合适,照镜子都觉得年轻了好几岁呢!”
想到母亲身着红袄,头戴红帽,手持粉扇,脚穿红靴的可爱样,真不知她的审美观何以出现如此巨大变化。
也许年老的母亲依旧向往青春,老去的青春是鲜艳,浓烈,明丽的,与脸上的沟壑,蹒跚的步履,在阳光下跳跃着的银发形成对比,饱经风雨人生的心变得富有朝气,有一种简单的快乐点缀着缓缓流动的平常时光,从容地步向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