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抱怨他在关系里的不如意,我听到的是他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想象空间。
比如说:我现在没钱,都是因为我老婆太败家了。很自然的联想就是,如果老婆节约一点,我现在的日子是不是就好多了。
其实谁也不能确定真的会怎么样,但在他自己的感觉上就有了希望。
我们一个人的时候,遇到各种问题,没有别人可说,只能说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如果我们有一个亲密伴侣,可是,两个人又特别和谐,完全认同彼此是站在同一战线上,遇到问题,我们也没办法相互抱怨。
但如果这个人跟我有那么多不愉快,我遭遇的一切痛苦就会有一个出口。
我可以把生活中最根本的不幸寄托在这个人身上:都是你不好!
这样我就还是好的,我的生活就还有希望。
如果这些都不存在了,我面对的会是什么呢?不确定,所以,宁愿选择保留负面因素,再等一等看。
不改变还有一个意义,是因为受害者的位置有时更受欢迎。
你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发现很多人会周期性地抱怨自己的亲密关系,老公或老婆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但是他们也不需要建议。
他们就是说给身边其他人听一听。抱怨之后,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安慰和同情。
这种分享是有社交属性的。他表达一些安全的,温和的负面体验,跟别人在情感上就多一点联结。
受害者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有点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