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许枫 论语枫解
鸟语:
瑶城飘泊子,情怯羞还乡。
樽前放肝胆,欢场称豪强。
晓风消宿醉,春衫斗秋凉。
未得闲心住,焉识泼茶香?
注:一枕黄粱,满脑泥浆。
人话:
有那么一群人,飘泊游荡在各大城市,思念家乡却不敢回去。他们衣冠楚楚,他们灯红酒绿,他们在凌晨的清冷中彷徨,他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脚步匆匆,甚至忘记寒暑,忘记在秋风起时更换衣衫,只为了深深藏在心间的那个梦想……
他们中的精英开始大批次地走出国门,却在最近引发了大面积的热议——国民素质大忧患——“教养”成了热词,钱包丰满教养骨感的违和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多次提过“国民素质三代论”——胃囊、舌尖、心灵——第一代解决温饱,第二代涵蕴品味,第三代再来谈教养这类由内而外自然衍生演化的高品质素养。如今,我们的社会主力是七八九年代生人,正是舌尖一代,刚刚能品出些许滋味,要走的路还很远。
这是一个“三层楼”理论,层层增进,哪一层基础夯不实,都可能会引发坍塌。
如何填充胃囊,我们已经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如何舌尖寻味呢?只有两个字,一个是“慢”,一个是“静”。无功利之性、无功用之心是平复燥动、焦虑的唯一良方,试想想,如果世间一切美好、力量,包括公权力,都与金钱挂勾,并且变现渠道通畅,谁能真正静下心来品味纯粹的“美”?而失去了“真”与“善”,哪来的“教养”?
踏上第二楼,我们的步伐混乱,资源分配不均的可视感与上升通道萎缩的窒息感造成“末班车综合症”,前有房地产,后有教育、医疗、养老,产业化的脚步声如同催魂鼓,一声重似一声,哪个敢不夺路狂奔?
…………
为了安全,也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此处省略三千字。按惯例应该引一句《论语》,我想,就用这段吧。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夺其衣食,混其美丑,还要他们自行生发出“教养”长成国民标杆,果然霸道!
或许,某日醒来,我们会发现,除了那一钵黄粱饭,其它的,什么都没有。
骚情只是玩耍,解经才是强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论语枫解”,领略一番与江湖传闻迥异的儒家境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