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七月,相约兴成长计划,这个全新的学习方式,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每周四的7--8点都能听到老师春风化雨、声情并茂的讲解,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学完了七课,真是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相约七月,感恩兴成长计划,感谢各位老师,引领我们走进了美妙的知识世界,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暑期我主修参加的是“教育信息化2.0信息素养提升班”,听课时间为每周四晚上7:00一一8:00。每逢到这个时间节点,我都会将某些事情妥善安排好,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等待老师上课,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认真倾听,直到本堂课结束。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下面我就七月份聆听的三节课程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第一讲 王子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微信小程序创新案例》,各种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在教学中都非常实用,满满的都是干货,这些小程序操作简单,讯飞快读、找模版、手绘微信讲解、小年糕、聆诵、听写我帮忙、圈票长视频、小彩蛋等小程序都非常适合我们一线教师,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学习,将各种小程序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我利用课堂上的小彩蛋小程序为自己制作了奖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掌握各种小程序,有效的将他们应用到课堂中。
第三讲是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梁勇老师所带来的《教学PPT的设计和制作》,很是受益,收获了很多。
梁老师重点讲解了ppt制作的误区,讲的很细致全面:
1.不协调的艺术字。一张完美诗意的图片被不符合场景的艺术字给破坏,导致不能更加“浪漫”的表达。
2.PPT代替讲稿。这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在制作PPT时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些内容需要我们自己去读,而不是整段的复制粘贴,这样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杂乱的颜色。在一张幻灯片当中,复杂的颜色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疲劳,让本应该跟容易接受的知识变得复杂起来。
4.模糊的图片。与上述类似,模糊的图片给人的第一反应是不舒服,看着很难受,这样在课堂的使用中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5.不相关的配图。所用的图片与要讲的知识内容毫不相关,对学生进行误导,同样起不到好的效果。
6.不相关的剪贴画。这也是我们以后要注意的地方,有时候过多的加入素材与内容也会适得其反。
通过梁老师细致的讲解,这些经常出现的误区再次点醒了我。
最后,梁老师接着教授了设计PPT的原则,以及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令我受益匪浅。
第五讲是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朱思思老师精彩的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
通过学习,对思维导图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更具体的说,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图文将左脑的逻辑、条例、顺序、文字、数字和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与整体思维等统一调动起来,将思维可视化,又被称为大脑的说明书。
二、常见思维导图的几种类型。
1.圆圈图。用来展开联想、描述细节、定义事物,例如:在中间的圆圈内表示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主题,那么,在圆圈外可以用来描述解释等;
2.气泡图。用来针对某一个核心的主题,对其进行分析解释,描述联想,不再是一个定义;
3.双气泡图。用于比较和对照;
4.桥型图。桥型图比较的特殊,通常在最左边去写主题,往右边写相似的主题或内容,描述相似关系,在中低年级一般不常用;
5.流程图。主要在大方框写主题,小方框写流程,主要是讲事物发展的一个内在逻辑;
6.多重流程图。用来讲事物产生的原因,讲述是什么东西导致这个事情的发生;
7.括号图。用来分析一个东西的结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思维导图类型,像列提纲啊等等;
8.树状图。用来分类一个内容,一般在一年级的课堂中比较常用,可以顺着逻辑往下去排列。
三、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运用与作用
1.知识归纳。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同类知识和单元知识整合,甚至对整本书的知识进行整合;
2.思维发散。利用思维导图对一个主题自由的想象、类比的联想,可以是任何学科、任何问题,还可以从图片到文字,从字到词再到完整的句与段的一个联想;
3.逻辑梳理。主要应用在从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从一个观点到另一个观点;
4.写作。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段落结构与格式,以及主题的展开等等;
5.阅读。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对一本书的主题进行总结,将多余的文字去除,方便对整本书的记忆,反之又可以通过导图将主题展开,增家对整本书的认识与理解;
6.合作与探究。在合作探究中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其进行角色分工,制作交流记录和操作流程,以及用来分享成果等;
7.习惯培养。通过思维导图运用自己的方式来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就能起到一个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再就是列书单等等。
感谢兴成长计划,感谢授课的所有老师,在假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我们充电,谢谢!我也会认真努力的学习,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日后的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