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这个专栏学习的最大感触是: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对,它最大的不同不是创造新概念,而是把那些原本就存在的,浅显到被人忽略、甚至遗忘的道理,换种方式呈现出来,让你无法再忽视它。
本次总结第3~4周的主题:
你人生最重的枷锁是什么?
我们生活的根基应该是什么?
你人生最重的枷锁是什么?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我猜你一定不忍心相信,自己最最看重,也许是一直在努力追求、并拼命保全的——所谓安全感。
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对于安全感的过分追求,会让我们耗费太多宝贵的注意力,无法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比如,我们除了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闲暇之时,是不是也有一些感觉必须要关注的事情呢?比如刷朋友圈,关注各种最新动态,生怕自己漏掉什么。我们每天忙于维系这些安全感的同时,自然没有更多注意力可以用来进行自我成长方面的深入、深刻、以及长远的思考了,更不用说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了。
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每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就那样顺其自然的忙碌着。
相信人往高处走,应该是人类追求进步的本性吧。但是要不要一直追求进步,什么时候就该知足了,就跟我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有很大关系了。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受这个本性驱动的例子。从小到大,自己设想的发展蓝图都是一条线的,不存在什么备选的岔道。比如,我就没考虑过上中专、中师之类的院校;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不希望一辈子从事一件安逸稳当的工作。但是,那些关心你的亲友们,他们好像有义务规劝你,不要冒险,不要误入歧途。
回首自己的求学、职业生涯,我似乎一直都乐于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我的出发点从来不是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而是遵从的自己的理想、兴趣。
从中考开始,每一次面临人生的岔路口,父母、亲友总会苦口婆心的帮我分析形式,权衡利弊,劝我走稳妥的道路。比如,女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了,上个中师,当个老师多好;高中还要三年,到时能不能考得上还很难说,然后再举些失败的例子以示警醒;还有一种理论就是,女孩子上了高中学习会比较吃力,不如男孩潜力大之类的。但在我的憧憬里,如果不能步入大学,人生将从此暗淡无光,毫无生机。虽然几经波折,后来还是上了高中,再跟老爸谈起此事,老爸说:“你自己当时就没那么大魄力,你要是像你的同学某某,人家说,她就是要上高中,考不上大不了回家当农民。”的确啊,我的蓝图没有岔路口,那根本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我就知道,学习对我来说不是一件苦差事,我挺乐在其中的,因此就没想过会考不上。我没有那个选项。
也是由于中考的波折,一开始上高中,没养成好习惯,看不上有些老师,上课就干脆趴桌上睡觉,完了自学。后来按自己分数,选了性价比最高的学校,师大。我从小就不想当老师,感觉很没劲。所以,在我的计划里,本科只是个跳板,我要通过考研改专业,甚至毕业时连份简历都没做。老爸用了四年时间,试图说服我从事教师行业——稳定、越来越轻松,还受人尊重,我依然不为所动。有人问我:“你要是考不上咋办?”我答:“怎么会考不上呢,我就没想过这个可能性。”
基于对自己能力的理性分析,只要是有信心的事情,一般都能成功。上研后,通过实习的经验积累,后来如愿进了一心向往的外企从事软件研发工作。其实,毕业季,我又有机会去一所党校当老师,老爸又说了:“党校多好啊,进修的都是领导、干部,在那当老师多有地位。”我又一次拒绝了,我喜欢不确定性。
后来,有了孩子,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不想把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别人,兴趣跟着转移,孩子快两岁的时候,我要辞职。这次是遭遇反对最强的一次,爸妈真实疼到心里了,说供我读书20年,现在居然要回家带孩子。关键我那份工作,在大家看来性价比蛮高的,工资不低、也不累,还很稳定。各种狠话说尽了,什么没有收入,就没有地位,孩子长大了都会瞧不起等等,就差跟我断绝关系了,至今我妈还时不时地跟我叨叨。
就像笑来老师说的,七年就是一辈子,我只是想提前进入下一个轮回,在另一个领域重新积累而已,我那不安分的心怎么可能允许我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家庭主妇呢,我在《全职妈妈——陪孩子一起精彩》一文中也写到,我并不觉得自己为孩子牺牲了什么,我只是在发展自己志趣的同时把孩子计划进来了,双赢而已。只是,在不能立马见成效的积累阶段,要抵住各种压力,需要足够强大的心理能量。
更为世人所不解的是,孩子三岁了,我没送他去幼儿园,而是继续在家放养,不只是全职妈妈有时间陪孩子,很多人即使全职,她也不敢不送孩子去幼儿园,输在起跑线上可怎么办?大家在“赞叹”我有勇气的同时,估计也为我捏一把汗,或者认定我必然是比学校更大强度地给孩子灌输知识。
不放弃部分安全感,你永远没机会收获另一种可能性。长期来看,任何结果对某一个确定的人来说,是唯一的,但是,横向比较,就能看出,不同选择究竟会造就哪些不同。
全职这几年,收获都是精神层面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对我个人而言,却是意义非凡。尤其最近一年慢慢步入正轨,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唯一的损失恐怕就是没有固定收入,但是,这已然是我自己选择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我们生活的根基应该是什么?
“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对于我们的肉身来说,你当然没得选择,只能活在当下。但是,我们有大脑、有思维,我们可以选择活在未来,而不是被困在永恒的当下,被时间、被形势拖着走。
怎样活在未来呢?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当我们不做一些主动地思考与规划,只是顺势而为,随大流,那就是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就像上文提到的,在尊重事实,相信逻辑的前提下,我们的心智越是成熟,越是有能力坚持己见,十几岁的时候也许没魄力,二十几岁就足够有勇气了。
本科阶段,我对未来的预测就是:我要去外企、我要从事IT行业,那我就必须跨校、跨专业考研,并通过实习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清楚步骤,然后一步步去准备、去积累、去实践,结果成功了,就说明我曾经成功的活在了未来。
当然,成长的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反思,然后调整、纠偏,继续前行。我这几年就在一路摸索中,比如,曾经想要自己开办一家尊重儿童天性的幼儿园,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落地。这就算是一个没能成功地活在未来的例子吧,也许是自己积累不够,也许这个思路不够成熟,反正我早就放弃了一部分安全感。长远来看,没什么损失的,倒是纠正了自己一些自以为是的认知——大部人还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
孩子现在快六岁了,父母亲友又开始为我操心了,他们是真的关心我,善意的提醒:“孩子快上学了,你该找份工作了吧。”我一般都会非常果断的回答:“NO,辞职的时候我就决定了,不再给别人打工了。我就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对,从此我不再为了金钱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自从有了辞职的念头,我就没打算重回职场。只是以前懵懵懂懂,在摸索中前进,现在思路清晰了,大量阅读,吸收知识、更新概念的同时,也不断学人所长,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升级大脑的操作系统。最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践行,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所以,大量输入的同时,必须持续有所输出,巩固所得,持续写作是一个很不错践行方式。我的公众号虽然注册时间挺长了,但是,一直没有打理好。一方面,没有持续的输入,就没有持续的输出,有灵感了就写,没素材了就搁置;关键是,之前没有很清晰的思路,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方法论的支撑,现在万事俱备,开始脚踏实地的“活在未来”。
现在已经是知识变现的年代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至理名言被验证了,可惜,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过。大多数人满足于把必要的学校知识当作跳板,谋求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已。自此,“自我成长”事不关己。安全感已经解决了,活在当下挺舒适的,还折腾什么呢。
还是那句话:一念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