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说她读《孙子兵法》最大的收获是两句话, 一句是“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 另外一句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第一句不是《孙子兵法》的原话,而是梁宁老师自己总结的。其实《孙子兵法-军形篇》中,有句类似的话:“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原文如下:“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梁宁老师总结《孙子兵法》全篇的核心是这个概念,意思是说:我不能赢了你,其实我做不了主,这是你的问题;但是我会不会输,会不会打光所有的牌,会不会下桌走人,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另外一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势篇》,相关原文如下:“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基于“点”的评估,其实每块石头都是一样的。但是位置不同,势能就不同。所以,当你观察一个人或产品的机会时,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你是要拿着这块石头站在原地还是爬上山顶把它推下去成为千钧之势? 所以雷军也有句著名的话——“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再说一下后半句,“不责于人”。刚才说了石头都一样,人都一样。他们之间的区别取决于所搭载的“面”,以及“面”所在的”体“上。
有经验的将军可以更好的训练和管理士兵,但在战争劣势的情况下,单靠士兵们的个体能力时无法扭转战局的。尤其不能担心自己的士兵怕死,为什么?怕死是人之常情。士兵怕死和产品难卖一样,是必然的。 对于必然的事情,你有什么可担心,可抱怨的呢? 作为将军能做的是在战争前做好应战准备,寻找“制高点”,战争的的瞬息中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命令,使自己“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士兵只是一些“点”,作为将军要营造胜利的“面”。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和“体”,而不能寄希望于简单的“点”。找到“面”和“体”,即找到外部势能,为整个组织赋能。
每个人都是当下的一“点”,资源有限。一个“点”,你再怎么抱怨,再压榨,也就是一个“点”的资源而已。反过来再想,利用好每一个点,也许就找到了一个上升的面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