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我那位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和她相处,她的多才多艺让我佩服,尤其我们都喜欢唱歌,讲英语,就因为这一点,我们一见如故。
六年级的时候,她去了新加坡读书,我特别舍不得她,那时,我的心里好像压着一块石头一样沉重,常常做事不在状态,甚至情绪反常。
和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的时候,我感觉特别愉快,可是好朋友离开之后,我就感觉生活和学习都没了乐趣,尤其是语文,但是我一想到好朋友回来之后,我能把语文课本里的故事讲给她听,能为她背诵学过的古诗文,我感觉学习语文的兴趣又重新涌入内心。
这样的引导一直在持续着,一直到高中都还没哟间断过。
记得六年级的一堂音乐课上,老师带着我们欣赏了中国的民族歌剧,从那以后我慢慢开始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有了兴趣。上初中以后,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越加浓厚,每次给好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我都会为她哼唱一些我喜欢的民歌,虽然我的演唱并不完美,但是她听完我的演唱之后总会夸奖和鼓励我。
从那以后,每次见到她,我都会哼唱喜欢的歌曲给她听,把国内的新鲜事讲给她听,即使,有人建议我放弃这样的做法,让我多聊一聊她感兴趣的事情,但是,我觉得,生活中不只有她喜欢的那些事儿,再说,我给好朋友哼唱民歌,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她听,那种做法是爱国,是让她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虽然她远在异乡,但祖国永远是她的根。后来,我们友情越来越深厚,她见见能体会到音乐和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尤其是我写的文章,她格外赞赏。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十四岁那年的生日,那天,阳光明媚,我的心情也很愉悦。当好朋友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老师和同学们都格外的热情。我和她一起主持生日会,我们动听的声音在教室里回档,老师和同学们都被我们的表现所感动。虽然事情已经过了很久了,但是这一切我至今都难以忘怀,每年到了六月,我都会想起。
写到这里,我的内心分外激动,我想为她诵读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