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朋友圈收到了一条条关于腊八的祝福,猛然惊觉:今天已经是腊八了?今天已经是腊八了!!一说到腊八,我不由想起了儿时的腊八粥。
在那样一个经济不流通、物资匮乏的年代,现在寻常的葡萄干、蜜枣之类是没有的,更别说桂圆、松子那些当时闻所未闻的稀罕物了,腊八粥的原材料来自于自家一年的收成。每年的腊八,母亲总是要在前一天就准备起来的:自家枣树上结的红枣洗上一大捧,各种豆子洗干净泡起来,花生要剥皮,红薯和蔓菁要洗净削皮切块……我和姐姐在母亲的指挥下,这个袋子里捧上一捧,那个筐子里抓上一把,一阵忙活,案板上就摆满了已是冒了尖的碗碟。
腊八粥好像定是要凑够八样食材,于是,眼瞅着大姑娘小媳妇儿开始串门了:“你家有啥啊?借点儿呗!”因为母亲的勤劳能干,家里十几亩地总是被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内容,连当时别人家金贵的大米,我家也是有富余的。再加上,父亲出差总会带回些外地的土特产,等我们尝鲜以后就被母亲收拾起来,等到腊八这天再次隆重登场。所以,我家是不需要去借的,母亲只是支使我和姐姐去给别人拿点儿这抓点儿那,爽快的笑不曾消失。
腊八早上的四五点钟,母亲就起床了,捅开炉子,烧水做饭。红枣、绿豆、豇豆、花生……准备好的东西一样样放进锅里,一会儿工夫食物的甜香就溢了出来。偶尔还会遇到父亲在家过腊八,他一定会早早起床和母亲一起忙活着,边做饭边小声谈论家里的事情,害怕吵醒我们。其实我们兄妹三人早就醒了,可谁也不愿意起来,就这样藏在被窝里伴着腊八粥的甜香听着听着。
等到起床,粘稠的腊八粥在火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满满的一大锅。母亲一边不停地搅拌,一边催促我们洗脸吃饭。我们几个捧着饭碗,热气氤氲,一个个使劲用鼻子吸了口气,舌尖卷了一小囗急急咽下去,一股浓郁的甜香立刻就熨贴了盼了一夜的肠胃。姐姐总是拿着勺子一点一点避开她认为最美味的,要把这些留到最后慢慢品尝。而我早就把那些挑拣出来咽下了肚,一边吧唧嘴一边瞅着姐姐的碗,趁她不注意就挖来一勺子吃。母亲一边笑着呵斥我安抚大叫的姐姐,一边从锅里给我拣些出来。而这,就又引来哥哥姐姐不乐意地叫。
等到了学校,腊八粥定是大家彼此间问候的话题。你家是哪八样,我家是哪八样……那些要把米、面都算到八样里的同学是注定要被嘲笑的。吃了满满一大碗腊八粥的我,一上午都在惦念着那味道。这一天,一向勤快的母亲必定是要懒惰一次的,中午放学剩下的小半锅腊八粥也必定煨在炉火旁,蒸腾着热气,引发我们又一次的唇齿留香。
现在,我不必非要等到一年中的腊八,就可以随时吃到食材更丰富多样的八宝粥,却再也找不到那一碗温暖了我整个孩提时光的腊八粥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