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女孩天生的依赖感比较强,所以不管做什么都要拉上同伴。从幼儿园到大学,你很少会看到一个女孩独来独往,即便是看到了,那么这个女孩也多半是被孤立,她可能没那么合群。
我也曾是这样的一个女孩,从小到大,我自己一个人独立去做的事情寥寥无几。即便是我身边的同伴并不能帮我做什么,但我就是想要她在我身边,她只要给我一点陪伴的感觉就够了。
高中时代两个女孩渐渐的没有那么亲密了,最大的可能就是一方有了男朋友。因为那个时候女孩之间的友谊就是陪伴,你花大把的时间去陪伴男朋友,我们之间注定会慢慢疏远,这是一道无解的题。
还有可能就是出现了“第三者”,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没在我身边,而刚好那个“她”陪伴了需要同伴的我,那么可能我就没有那么需要你了。这个道理放在男女关系中适用,放在女孩的友谊之间同样适用。
我在步入大学的时候,才逐渐发现我是那么依赖于女孩子之间的陪伴游戏。即便是遇到了一个我不太喜欢的朋友,她的三观与我并不一致,但她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陪伴我,也愿意跟我协调她的时间,那么我会强迫自己喜欢她。
大家都说大学时代的友谊就没有那么单纯了,我觉得确实如此。即便不是为了搞好跟导员和系里的关系,也会偷偷的满足自己的私欲。
首先有男朋友的Pass,家是在大学所在地的Pass,有高中闺密上一个大学的Pass。最后综合考量,每个人心目中都有那个可以陪伴的最佳搭档,即便是性格差一点,共同话题少一点也可以酌情原谅。
所以课间女厕门口的长队,花半个小时才买完的晚餐都是陪伴的蝴蝶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同伴=浪费时间
大概到了实习的时候,我才算是第一次真正的独立。只去过邻省的我,第一次一个人,拉着一只装着我所有用品的行李箱,从最北面来到了的最南面,用飞机丈量了中国长度。
在那里没有可以让我依赖的人,即使那里的外地人很多,但我接触到的女孩都已经组合好了ABAB,只有我是单独的C。
我才发现一个人是这么的美好。原来想好要买的东西,去逛超市只需要半个小时;去一个新的地方不需要想的事无巨细,我可以说走就走;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不需要纠结,向左向右全凭自己的感觉;去看电影的时候不需要照顾别人,只看自己想看的。
第一次去香港也是一个人,过关逛街做邮轮。本来不喜欢出门旅行的我,都爱上了随时随地可以做任何事不被控制的感觉。
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生来缺乏安全感,那么喜欢互相依赖,可能是女孩的基因如此,也可能是传统的想法至此。
实习期过后,我一路玩回家,过程可以说是又累又充实。我走的每一步都是我想走的,感觉这趟行程完成了这么多年我依赖症的治愈。
而我在出发之前,我的家人为我的想法担心不已,一直念叨着有个伴就好了。
可能一个女孩出门很危险,但是两个女孩的危险性也没有小很多。可“同伴”这个词语在家人眼里就像是一个定心丸,仿佛一个比我还弱小的女孩也可以为我遮风挡雨。
不管以后我们需不需要一个人生活,都应该去体验一次不被依赖症束缚的感觉。也许有些女孩生来是的讨厌孤独的人,她不希望也不需要一个人去欣赏这个世界。
但这作为一次新奇的体验我觉得很有趣,说不定你就会爱上那个自由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