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慢嚼西方美术史-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你未必知道赫拉克利特是谁,但是有一句话你一定听过“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万物皆动”,即是赫拉克利特的核心理念之一。

以上,看似属于哲学的范畴,然而对美学却有着重大意义。

依照赫拉克利特的观念,美就不能是绝对永恒的东西。赫拉克利特说“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这就是美的标准相对性的一句最简单最形象的说明。

以下说说赫拉克利特其人。

主要思想有三点:

1、永恒的活火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他认为希腊人所说的地水风火四大元素之中,火是最基本的。自然事物都是处在由地-水-风-火和火-风-水-地的不断转变的过程。

这个观念类似中国道家的五行,两者均始于大约公元前四世纪,可见这个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思考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

2、逻各斯说

上段引言中,火按照“一定尺度”燃烧。这里的“一定尺度”即是“逻各斯”说。他认为万物的运动,无论是火的燃烧和熄灭以及万物的生成和互相转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逻各斯进行的;这种逻各斯主要就是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毕达哥拉斯强调“数的规律”,赫拉克利特强调规律不止局限于数,还适用于其他方面。他进步的地方就在于,升华了规律的概念,扩大了规律的范围。

3、万物皆流

纵观赫拉克利特的理念,发现他是如此钟情于“火”。如果有幸穿越到2400多年前,你也许会看到一个一天到晚盯着火堆看的年轻人,从不断跳跃的火苗中觉悟万物“运动”的真理。

再来夸夸他进步的地方,毕达哥拉斯的真理是包括在一堆神学虚幻中,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话概括核心观念。“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简单辩证地阐述了“万物皆动”。

4、对立统一

多么熟悉的字眼,出现在我们初中高中大学大大小小的考试里。

世界为斗争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说,“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如果没有斗争和对立,世界就会消亡——停滞或者毁灭。对立和矛盾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和谐。“生与死,梦与醒、少与老,是同样的东西。后者变化,就成为前者,前者变回来,则成为后者

毕达哥拉斯看到了对立,赫拉克利特看到了对立的斗争(运动);毕达哥拉斯看到了对立产生了和谐,赫拉克利特看到对立本身的构成。

相较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更务实一些。抛开了毕派的唯心主义和神学色彩,转变为唯物主义。以上观念让赫拉克利特无愧辩证法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往后很多重要的哲学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提出和讨论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某些方面达到和赫拉克利持相似的结论。

一些八卦:

1. 他没有朋友没有女人,晚年隐居,孤独终老,享年60岁;

2.出身高贵,有机会继承王位,但他拒绝了;

3.他承认神,但反对宗教,反对偶像崇拜;

4.他鄙视人类,信仰战争。认为斗争是世间万物生存迭代的一种方式。

一些名言: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火的转换是:首先成为海,海的一半成为土,另一半成为旋风。

结合物既是整个的,又不是整个的,既是聚合的,又是分开的,既是和谐的,又是不和谐的,从一切产生一,从一产生一切。

善与恶是一回事。

对于神,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公正的,但人们却认为一些东西公正,一些东西不公正。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以上引文均出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你永远找不到灵魂的边界,即使你找遍所有道路也是如此;因为它的原因隐藏得非常之深。

——以上引文出自《古希腊名哲言行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