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疯狂的喜欢上了《奇葩说》,虽然这个节目很早了,但我也只是从前天才开始看的(孤陋寡闻脸),之所以说疯狂的喜欢,不仅是因为其中的几个很棒的辩手,还有一些特别激发写作的观点及论证,都让我受益匪浅。
虽然接触时间短,但有时我甚至会一期看好几遍,反复研究究竟是从哪个角度切入论证点,受益颇多,不仅有肖骁、邱晨、颜如晶及臧鸿飞等特别喜爱的辩手,还有马东、罗振宇、张泉灵和蔡康永的终极点题,都让我大呼过瘾。
其中在翻看前几期时,有一期辩题“是否应该感激生活给我们的暴击”,感触颇多,也想写写自己的感受,其中会涉及相同观点,纯属搬运。
什么是暴击
看完这期节目,我特地在百度百科中查了一下,所谓暴击,源于游戏词汇,是指在对目标造成伤害的基础上,有一定几率造成较大的额外伤害。
单从这个解释上,就能明白马东所说的,暴击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就好像不是生活直接给我们造成伤害的那件事,而是那件事所给我们带来的额外的,远远大于事件本身所带来的伤害,就是暴击。
个人观点,如果仅仅把额外的伤害定义为心理创伤,略显狭窄,应该是经由此事所对我们本身造成的心理,及行为的改变,而这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就是为了要应对暴击的。
为什么不感激
我个人的观点——不感激。那为什么要感激呢?正方的观点,也包括几位大咖的总结,都可以包含两点:自我疗伤和学会技能。我大致觉得康永哥所说的是对的,生活中处处暴击,没有没有暴击的生活存在,所以基于我们的弱小,要找一个心灵寄托而继续存活。
就像辩论中提到的,大水来袭,村民首先要做的建一座龙王庙,但这就像张泉灵老师说的,不是感激,而是让你不要再来犯我。
结合定义,我们是应该感激造成伤害的事件本身,还是应该感激造成的大于事件本身的额外伤害?显然都不是,我们不会感激直接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或事,更不会感激这个人或事所对我们形成的经久不灭的影响。
我们要感激的,是在受到暴击后,自我的坚强与学习抵抗的能力。但这是我们自己的能力,是我们可以从任何形式的事件中获得的能力。幸福来了,我们学会珍惜;财富来了,我们学会规划;机遇来了,我们学会掌控及捕捉。
但这只是我们面对事件时,自我的调控能力和应对反应,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感激暴击,而是感激当时做出决定的自己,感激当时努力生存的自己,正是因为当初的坚持,造就了现在的自己,而非当时的暴击。
一个例子
我们不要说什么洪水天灾,就聊点日常生活中的。比如,一对夫妻,双方家长都不在身边,有了孩子后,双方父母又因各种原因无法来照看,而夫妻俩只能一方辞职在家照料,另一方继续挣钱。
没过几天,在家照顾的一方(假设男方)因能力有限,无奈只能将孩子送回父母家,而此时,作为母亲的一方,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承受着母子分离的剧痛,也可以说是男方无法想象的剧痛。
到此,不论男方家里照顾的孩子有多好,吃的有多好,,即便孩子在母亲身边照顾的很糟糕,体重轻也好,总是生病也好,作为母亲,都不会心存感激,因为这些外在的物质,远远抵消不了母亲柔弱的外表下,一颗愤恨挣扎的心。
而此时,母亲只能故作坚强,学会勇敢,每日除了看几段孩子视频以外,都只能把自己小心地藏好,舔舔伤口,然后继续勇敢的生活。很久后,母亲的性格是坚强的,不依外力的,成为女强人。
试问,她会去感激当时的决定吗?会感激当时带来的伤害吗?会感激当时那个,偷偷舔着伤口,再慢慢藏好的自己吗?作为母亲,她肯定不会,她只会恨,恨当时的遭遇与承受,恨当时自己的无力改变。
所以,生活的暴击根本不值得感激,不论是事件本身还是额外伤害,它既定存在不假,它无法躲避也不假,但不代表我要靠感激来存活。我们更应该感激的,是当时的自己,是那个即便遭受万种灾厄,也能昂首前进的自己,而这,不一定只来自于暴击。
#2656-Seven-Seven707#橙子学院码字岛第4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