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里。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是梦。
阿圆住院已超过一年。
我忽见阿圆从斜坡上走来,很轻健。她稳健走过跳板,走入船舱。她温软亲热地了一声“娘”,然后挨着我坐下,叫一声“爸爸”。
钟书睁开眼,睁大了眼睛,看着她,看着她,然后对我说;“叫阿圆回去。”
阿圆清澈的眼睛里,泛出了鲜花一样的微笑。她说,“是的,爸爸,我就回去了。”
阿圆拉着我走上驿道,陪我往回走了几步。她扶着我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去。娘······娘······”
02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的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到万里长城。
这我愿意。送一城,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的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03
锺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04
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锺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
05
我想,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我记起我们夫妇早先指定的约,决计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勉强他。
06
钟书发愿说;“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开始看哭了,后来又看笑了。
杨绛先生失去了女儿,然后又失去了丈夫。
女儿牵挂父母,死后回来看望父母。父母希望女儿安心离去,叫女儿回自己家去。
双方牵挂彼此,留恋彼此,不舍彼此,奈何不得不天人永隔。
钱钟书先生舍不得杨绛先生一个人留在世上,故意慢慢的走,希望多陪陪杨绛先生。每一天都是上天的恩赐。这种爱情令人动容。
接着写回忆录。钱钟书先生是个生活白痴。但是杨绛先生会包容他。
钱钟书先生是早睡早起,杨绛先生晚睡晚起,圆圆晚睡早起。
他们家有求同存异,尊重彼此的习惯,不同的作息,和平相处。
很多家庭做不到这一点。总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要求你怎样怎样。尤其是父母,会说我是为了你好,你要听话,要好好学习,考了好大学,毕业后考了公务员,然后相亲结婚生子。
杨绛先生说,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
这难能可贵。家庭的和谐可见一斑。
圆圆起床后,自己做早餐吃完后去上班。钱钟书先生起床后,做两个人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