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曾经和人闲聊的时候提到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

对方不屑地表示她是野路子,言语之间对毕淑敏都不是很待见,也包括她这套以心理咨询为题材的书。大概的逻辑就是“一个作家,中途跑来搞咨询,行不行”。我倒是这觉得没什么不行。实际上她的这套书我买了许久,却一直未看。因为对方的态度,结果反而激起了我想读它的动力。

话说回来,心理咨询作为创作题材时确实有些尴尬。它们在大众心中始终蒙着神秘的帷幔,而作品也往往会满足这方面的期待,故事错综复杂吊诡奇异。但这样的做法又无疑会招致和强化对心理咨询本身的误解,以为真实的咨询也有那么神奇或诡异。所以心理工作者往往会用很认真的态度去对澄清和解释一件原本只是娱乐的事情。

就拿《催眠大师》来说,电影播完以后业内便出现不少对催眠的解释和科普,也少不了对其中“不规范”的地方吐槽评议。

既然毕老师也算是圈内人士,对于这样的发展大概是早有预料。

可能会遭受的种种评论,想必毕淑敏老师在写书之前早已想得透彻,索性在自序里写了个明白:

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教材。……小说自有文学的规律,不必拘泥真实科学的窠臼。否则就成了四不像,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读者。

就是这个理。现实中的心理咨询是门严肃的学科,有着自己的种种理论假设和实践方式。而小说需要夸张和诡谲波折的情节,需要对心理咨询的某些东西片面地放大,挑拣出当中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微博上迟毓凯老师曾经调侃:

咨询室内,两人独处,密闭空间,彼此倾吐。一颗变异的心灵要交与人手,怀疑与信任,忠诚与背叛,隐私与欲望……通通在这里上演,真是恐怖片的好题材啊!

真正的心理咨询显然不是这样,但并不妨碍大众对心理咨询抱有喜闻乐见的猎奇心态。实际上这么一条心理学人士自吐槽的微博,也还是会有认真严肃的咨询师花心思为心理咨询“正名”。也不难理解,任何一个热爱自己行业的人,怕是都不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业有一丝误解。

然而,大众喜欢的是猎奇。

猎奇是娱乐,是消遣;小说的主要用途之一便是娱乐和消遣。

《女心理师》就是这么一本以心理咨询师为主角的,小说。

我爱小说,我也爱心理咨询。故此我在这里多花费了些唇舌,来解释这本纯粹正统的小说和真正心理咨询的区别。

抛开这种内核的差异性不谈,《女心理师》在某一部分又是相当真实的。

看看开头提到女主角贺顿为了大芳的案子所举行的同侪辅导(同辈督导)吧:

汤小希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总夸我悟性好,还说心理师这个职业,和学历什么的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看一个人是否具有了解别人的能力,还有人格力量。”

研究生毕业的詹勇不乐意了,说:“在国外,当心理师必须要博士毕业,还要有漫长的临床实践才能持证上岗,哪像咱们这里,高中以上经过短暂学习,就摇身一变成了心理师,难怪疗效不好。”

这话隐含的攻击性,让沙茵不安,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咱们今天主要是讨论来访者的事情,不要转移了大方向。中国国情和外国不同,就像原本一穷二白的农村,缺医少药,来了赤脚医生,就是好事。如果你说这也不正规,那也有毛病,等着咱们的大学培养出心理学博士来当心理师,实在是遥不可及而且杯水车薪。”

贺顿心平气和地说:“我也愿意咱们都有博士学位,可惜望洋兴叹。没有那么多博士的情况下,是不是也要有助人之心?也许将来有一天,人们会嘲笑今天的幼稚和初级阶段,可不会嘲笑咱们的努力。同侪是导师的代用品,咱们只有学习讨论,在实践中提高。精神应该发扬,对不对?”

从后记推断,这本书成书于2006年底。这段讨论大抵是当时(甚至更早)咨询行业状况的写照,而直到今天,心理咨询业也仍然有着相似的尴尬处境。也单看这么一点,便知道这套书绝不是无关人士的凭空臆想。

这次“三个臭皮匠”式的同侪辅导,将当时的来访者大芳推向了自杀未遂的境地,也是贺顿接下来要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与困惑的起点。

作者必须要能对笔下的角色足够狠,写出来的作品才会精彩。

于是拥有心理咨询师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毕淑敏老师毫不犹豫地让身为同行的女主角在工作中犯下种种错误——同时也可能是每个心理咨询师成长时会历经的错误(督导便是为了减少这种错误的设置)——将贺顿推至悬崖,命悬一线。

不仅仅是工作上的纰漏。再没翻几页,贺顿和情人钱开逸就被她的丈夫柏万福捉奸在场。

贺顿私生活与成长经历的主线之外,还配有另有若干各有困惑的来访者支线。他们各自的问题迥异,被描述得极尽惊悚可疑,但最终总会在贺顿的梳理下落回平实的爱恨情仇,顺利解决。

重头是贺顿自己的经历。她是怎么从乡下一个苦哈哈的穷小丫蜕变成一介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师,她又是怎么白手起家,周旋在朋友男人婆婆之间,从无到有的置办起属于自己的心理诊所,怎么从一次次危险中捕捉到机遇,险象环生,精彩纷呈,最后终于算是圆满。

不过,看贺顿自己的故事,和看贺顿给别人做咨询的故事,常常让我有分裂之感。

甚至我常常会想,除了故意安排给贺顿的戏份以外,这里的咨询师是毕淑敏,不是贺顿。

尤其是《孩子是神的馈赠,而神的东西都是未完成的》这篇,咨询师开始集中对先前几名来访进行干预和处理时,这些话都不像是贺顿能说出来的东西。又或者,人们在面对别人的问题时总能清晰而有条理,但却仍然在自己的事件面前手足无措——但显然,贺顿的经历和她的觉悟是不太匹配的。

贺顿在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她斤斤计较、精打细算,甚至不惜为了凑学费而故意推销假冒伪劣的有毒化妆品,使些小手段向钱开逸借钱,为了房子而选择和柏万福结为夫妻……而她作为一个咨询师的时候,耐心沉稳,愿意为没钱的下岗夫妇亏本进行咨询,而那些来访者们,除了作为主线事件的大芳和老松案例,其他人竟然神奇地没一个会勾起她自己未解决事件的影响。

反倒是那个有一位开肉铺的男朋友的汤小希,她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动机简单直白,并且完全符合人物特色:

“就是相机而动,甩了猪肉掌柜,嫁个乘龙快婿。以前年纪小,不知道女生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千万马虎不得。等我当上心理师,就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心理这个事,也没个行业标准,做的事良心买卖,只要咱们尽心就是了,剩下的,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再说啦,性价比实在是高,卖卖嘴皮子,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就有银两进项,这不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吗!治得有效果了,人家自然感恩不尽,以为咱是活菩萨。若是没有效果,那就是他自己不努力,不开窍,天生倒霉蛋,和咱们也没有必然关系。别的还有个质量保证退货三包什么的,医院的医生看错了病开差了药,弄不好还得进法院,心理师安全多了,风险几乎是零。”

得强调,这种想法完全违背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因此作者也让贺顿“好像第一次认识汤小希,不由得把她上上下下地重新打量了一番”,直言“我觉得你真的不适合做心理师。”

但仅从角色分析,汤小希养老院护理的草莽出身,轻松答应出来陪贺顿一起办心理诊所的江湖气息,与她看到贺顿打算停办诊所,放着钱不赚时跳脚着急的举动是相符的。

现实中抱着这样的想法且自称心理咨询师的真还不少。作者没有给出汤小希的结局多少让我有些遗憾,毕竟我很希望这种不靠谱的咨询师能少一个是一个。而实际上,头脑活络不乏心机的汤小希未必会有什么凄凉的结局——没准儿她就成了一个非常会自吹自擂,且擅长用一些空泛概念包装自己的“专家”,经常做客各类情感纠纷节目,举办各类工作坊和讲座,比许多勤恳老实低调的咨询师更加风生水起,腰包鼓鼓。至于这样的繁荣能够持续多久,不得而知。

说回贺顿。

似乎作者太想描述丑小鸭变天鹅或者破茧成蝶的变化,于是给她塞了不少辛酸苦楚的往事。凄苦的童年,只身漂泊在异乡,借着一位将死却又控制欲极强的老太太,终算是让她脱胎换骨,和汤小希之流有了不同的眼界。

她也确实有着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动机。总是冰冷刺骨的下半身,想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却发现收费太难以承受,终于选择自学的道路。但显然,好学如贺顿可以轻松通过考试,可以取得资格证书,但最终她将心理咨询师作为毕生的理想和追求的支持却仍然不足——至少,在小说里的种种描述,我看不出来她如此选择的合理性。她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从底层开始在职场打拼的白骨精,最后支付不菲的费用在咨询室里寻求答案。

同贺顿密切相连的两位男士也多少有些“成人之美”的嫌疑。仿佛他们都是为了贺顿量身打造,一个被贺顿的声音迷失了心窍,另一个光棍怕了的也对她忠贞不渝,百般妥帖。

于是一开场那惊心动魄的捉奸很快变成日常里暗涌的波涛,在其他来访者波澜的故事底下暗伏,却没想到这一伏便伏到了结尾,以一种极优雅的方式画下句点:

贺顿轻轻地抚摸着钱开逸的手说:“开逸,你知道,我们的关系并不是那样纯净。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我会很享受这样的关系。……中略……可是,我决定当一个优秀的心理师,为了这个理想,我要清理和你的关系。”

钱开逸深深地呷了一口茶说:“奇谈怪论。当心理师就不能有男朋友了吗?就都是孤家寡人了吗?就六亲不认了吗!”

贺顿说:“恕我孤陋寡闻,我不知道别的心理师是怎样应对的,也不知道大师们都如何处理他们的私生活。只是我和你的关系,让我在处理所有和男女情爱有关的来访者的时候,都会分心,都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打一个问号。邪念困扰,肝肠寸断。我没有法子把自己分裂开来,就像研习一门武功,对于所学门派,不能有半点迟疑和动摇,执着才能正宗。我不想用无知无觉的身体,维系越来越远的灵魂。为了心灵的平稳,为了我的工作,也为了我丈夫的福祉,为了你的安宁,我将就此和你诀别。”

倒不是质疑他们的修养和方式。只是对于贺顿来说,在处理这些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超然和大度确实难以解释,仿佛她总在这些关键时刻被圣母附体,给身边人也笼罩上一层纯洁无垢的光环。

换句话说,贺顿确实挺玛丽苏的。

一切惆怅和纠结都只发生在她的内心,而外表和行为上她是那么果断干脆充满智慧,连带着两位男士也绅士无比。

因此,我以为生活中的贺顿与咨询师贺顿完全是两个人。前者带着柴绛香的影子,后者却超脱了角色本身,附上了作者身为咨询师的一面。不过也不难理解,通常作者会本能地把好的和喜欢的东西在主角身上展现出来。所以贺顿必然是一位有良知有胆色的心理师,她的人生与心理咨询事业也终将拨得云开见月明。

另一位隐藏却又重量级的人物的身份也有趣的紧。这同样也是一条从开场贯穿到结尾的伏线,给予贺顿新的转机,将大芳和老松间难断的悬案抽丝剥茧,也顺便剥开了贺顿自己坚固的防御,将那冰冷刺骨的谜底揭露。

这人的地位是绝对的权威,为贺顿答疑解惑的督导。虽然一开始他对贺顿的关注有些莫名,但直到最后他用催眠加诱奸的方式和贺顿发生了性行为,种种蛛丝马迹都含蓄暗示着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的人品和事迹。

他和贺顿之间的辩论看起来甚至还有几分道理:

贺顿并没有被激怒,她早就设想到了这一天,为此,她早就开始储备勇气,直到它们汹涌澎湃。她说:“我不是鸡蛋,你也不是母鸡。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你应该知道,和你的来访者发生性关系,这在所有国家的心理医生行业里都是被严令禁止的。”

姬铭聰说:“那不是单纯的性关系,而是一种治疗。为此,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肩负危险,包括今天这样被你指责。那是当时我所能想到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个问题的求解,如果不从最简便处入手,就是旁门左道了。这是佛经上的话。”

……

姬铭聰张口结舌。在曾经就范的女子当众,贺顿是非常平凡的一个。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平凡,才让姬铭聰小看了她。

……

不知道啊不知道。只是,今后,可要小心点了。这个行当里,明白人是越来越多了。姬铭聰说:“我于个人的毁誉得失融入成败,素来并无丝毫考虑。我听从我的内心。我的内心如果是魔鬼,我也听从,因为那就是残酷的真实,真实给我坚强,勇敢也是一种性感。我期待着死后还会有人提起我,起码十年之内。二十年之后,也就无所谓了。一个人能在一个领域里保持十年的知名度,我心足矣。”

贺顿说:“你的逻辑之内,千沟万壑。其实全世界的心理治疗家,没有做别的事,都是在治疗伤害造成的恶果。权威需要博学而人道,保持虔诚之心。可惜你违背了天条。你好比绿芥末,如果我是鱼又需要被人享用,你就大功告成,就恰到好处了。可惜,我不是鱼。”

……

她会告发自己吗?姬铭聰思谋着。他并不害怕,因为没有证据。只是他此刻乐意在理论上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估计,不会的。那样,对她对他,对这个方兴未艾的职业,都不好,他对人性的惯例了解得很深刻。但是,谁知道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子,会采用哪一招?

一开始这段我并没有读懂,也真以为姬铭聰真是在牺牲自己,采取那样极端的手段帮贺顿治疗。后来又反复看了几遍,才明白这道貌岸然的背后,不过是权威的威慑和滥用而已。姬铭聰显然对这一套早已驾轻就熟,此时的说辞只是辩解开脱。和来访者发生性行为永远不应是心理治疗选用的手段。

每个行业都会有这样借着自己地位和权威来玩弄女人的流氓前辈。罔顾伦理的咨询师或者督导师也有利用这些来为自己谋利的。所幸前一阵子终于发生一起注册督导师因为违反咨询师伦理守则而受到处罚的例子。

现在想来,汤小希和姬铭聰其实都不是什么占据篇幅的角色。他们的言论和代表的角色相当于反派,而且他们的后来都没有交待,结果却是这两个人令我觉得最为真实和丰满。身为主角的贺顿虽然生活上不怎么道德,却占满了咨询伦理的上风,但她的辩驳似乎总显得苍白无力,连她本人的存在和觉悟都无法令我信服。

现实中也有高尚、坚守伦理守则的咨询师,但他们一般不会有贺顿那样过于残破的背景和经历。倒是汤小希和姬铭聰这样的人物很容易能找到“原型”,这大概也是我觉得他们真实的原因之一。假如这一切发生在贺顿的咨询师同僚詹勇身上,我会觉得顺理成章——虽然这样也确实会削弱不少小说的趣味。

当然,贺顿本性里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志。但是,她成长经历中有谁给了她正直、道德的滋养,让她可以在诸多诱惑中选择心理师这样一条不算容易的路,并且坚持到底,不卑不亢?还是这一切都是上天(作者)的恩赐,身为主角的她注定如此?

假如能在贺顿的成长经历中增加这一部分,我会对《女心理师》的评价更高一些。此外,书中人物的前后变化也有些大了,几个角色前后表现都不太一致。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怎么样我不知道。仅仅从这本书来看,我觉得毕淑敏老师对心理咨询是懂的,也相信20年的内科医生和作家的经验对咨询而言会让她对人有更深的了解。

《女心理师》作为小说是精彩的。仿佛刻意保持距离所叙述出来的故事,能让人掩卷后思考许多。不去看有些刻板的说理,它里面刻画的许多人,许多侧面,就是生活的许多角度。可惜还没到浑然天成的地步,略有些僵硬。

我想也多亏了毕淑敏老师在做心理咨询之前,先是一位作家的身份,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

若是想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那确实会管中窥豹,有失偏颇。不过心理咨询师出身再开始写的小说,大部分平稳扎实,更多的是表达一些哲学性的思考,戏剧性欠奉。诸如《扪心问诊》系列,倒是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实际咨询的场景,但少了大众口味的乐趣和冲突,比较冷门。

这套书个人感觉是介于大众和小众中间,还是值得一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54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0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8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9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85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07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45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9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1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4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41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72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6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4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58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