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三个方面的托举

每一个出色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这三方面的托举。

1、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

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都把教育的顺序搞反了。

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要多赚钱,好像有了钱,教育就能变得很简单。

但已经有无数案例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无论有钱没钱都会养出败家子,环卫工人也能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

根本区别在于,你是否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在孩子难过时陪伴他们,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托举或许只占30%,最重要的是那70%的精神托举。

物质托举和精神托举的天平一旦失衡,要么养出骄纵放肆,目中无人的孩子,要么就会养出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从当下做起,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学会为孩子心灵赋能

有一位专家说过:

“孩子开心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智。”

能量高的孩子,他们的心犹如一汪清泉,涌动着生机与活力;能量低的孩子,他们的心像是一潭死水,你往里面灌输的所有东西都是徒劳的。

很认同一个观点:

“从自然界角度来看,生物越多样,环境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就越强,抵抗力也就越好。

人心也是如此,多样性的精神支柱,会让人心变得更加坚强,百折不挠。”

无用之物也有大用。

有空多带孩子去爬山,去博物馆,美术馆,哪怕是读一本闲书,一次无聊的辩论,都是在为孩子的心灵赋能。

孩子的童年回忆里,不应该只有刷不完的题,还要有山海湖泊带给他们的心灵震撼,一场音乐会带给他们的美好时刻。

3、教育也需加“盐”补“钙”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后放盐,再补钙。

糖,是给孩子关爱和鼓励;盐,是教会孩子直面挫折;钙,是让孩子学会自强自立。”

你有没有发现,家长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教孩子去赢,去争取,但很少教育孩子有时候放弃同样是一种圆满,失败寓意着另一种成长。

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沮丧时,父母不要指责他们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而是要用温和的语气告诉他们:

错题并不可怕,要警惕被错题打败。

这次做错的题,只要吃透这个知识点,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就不会再错了。

没有人能一直在坦途中飞奔向前,只有输得起当下,才能笑到最后,赢得未来。

请相信:一个永远积极向上,阳光自信的孩子,面对所有刁难,只会失意一时,不会一蹶不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