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7月初我承诺过本月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指导怎样写读书笔记,收到了很多书友的鼓励与支持。事实上,在我现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依旧是有些忐忑的,就如自己所言,一不是科班出身,二也没有教书育人的经验。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己本身才疏学浅,这并非谦虚之辞。但,既然有这样的打算,无论如何,我都得逼自己一把,在藏龙卧虎的众人中,权当作抛砖引玉之举。因此,我先谢谢大家的包容。
以下,我会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分四部分来完成这篇文字:
一、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二、带着问题去阅读;
三、怎样写读书笔记;
四、我的成长计划。
一、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读书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无论是哪一类书籍,都具备这样的功能。那么,要让知识变得有用,就要有可操作性。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利用它。” 这就是“知”与“行”的区别。
作为一个读书社群,它的基本功能是关于读书的沟通交流。“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词,字根来自“共通”(common)。一个“社群”(community),就是一群有共通性的人。而沟通是一个人努力想要跟他人分享知识、判断、情绪等,表达和反馈的过程。只有双方对一些事情有共识,譬如彼此对一些资讯和知识都有分享,沟通才算成功。
以上是我写此文的初衷。
二、带着问题去阅读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自主阅读一本书与接收媒体等各类资讯的区别。现今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着我们的理解力,无论是官媒还是自媒体,你必须承认,我们所接收到的,正是别人想要给你看到或听到的观点,你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能整理出“自己”的思绪。因此,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逐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所以,我依然鼓励大家跟随读书会的步伐,至少每月读一本书。最好是自己读过,再去听听带导老师怎么讲,或者听老师分享过,自己也自主阅读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理解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读书的目标不外乎:消遣或获得资讯、增进理解能力。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后面一点需求。阅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的对话。那么,作为一个读者,应该带着责任去读一本书,至少应该明白:
01、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
02、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讯息?
03、作者的观点有道理吗?(部分有,还是全部都有)
0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三、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有很多类型,此处我特别定义为“读后感/听后感”。(指自主阅读后的输出笔记,以及听读书分享后的感想)
一篇合格的读后感至少应该具备两个基本职能:1、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了解这本书;2、让读过这本书的人与笔记者有思想上的碰撞交流。
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就如同一个健康的人,有骨骼、有血肉、有皮毛、有灵魂。
01、骨骼:文章有架构,有层次,能让人一目了然
02、血肉:有观点,有丰满的内容
03、皮毛:有文字的修饰、用词准确,有可读性
04、灵魂:有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读与写,是一体两面的事。参考第二部分(带着问题去阅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就是一篇读书笔记。至于质量的良莠,要遵照规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开始,一、永远不晚;二、迈出一步就是进步。
四、我的成长计划
因为我自己本身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所以我前几天给自己挑了一份书单,打算接下来每月至少读完并输出一本。这些都是关于“怎样读书”的书,磨刀不误砍柴工,希望自己通过认真阅读实用性的方法和技巧,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也为了自己的那份承诺与大家的信任和期待,我觉得有责任先提升自己,给予他人些许有用的帮助。后续我会陆续分享这一部分读书笔记。
我们不是做学术研究的,也不是作家,因此,关于怎样写读书笔记,最适合的一句话应该是:真性情即好文章。
宁静致远会长给的指导性建议:现在大家在群里的文字分享,多数是一种复述,就是事件回放,没有真正的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文字输出,第一、要知道想要讲什么;第二、自己理解了什么;第三、在生活中如何适当运用。至于格式与步骤的话,看各人习惯就好。(我觉得非常实用,特此补充)
每天进步一点点,在缘来有爱读书会的平台上,因书结缘,愿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