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职场女性》:想要向前一步,先要克服这12个坏习惯

最近,又有一位女同事递交了辞呈,HR在离职谈话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这位平时看起来默默工作、与同组组员配合默契、多次为改进工作流程作出重要贡献的女同事原来一直在等待被提拔,但令她失望的是,最近一次的绩效考核,她居然落在了她觉得不如自己的同事之后。

实际上绩效考核结果中,她获得的评价都是正面、肯定的,但考虑到她过于“稳定”的表现,并没有被列入需要提薪挽留的重点关注对象中。

实际上,她不是没有表达晋升诉求的机会,但每次人事谈话,她都表达了对同组其他组员的感激之情,却很少主动提及自己的贡献。

平时的会议上也总是作为倾听者,以至于在领导的印象里存在感非常低,低到记不起她的姓名来。

看到这位女同事的故事,你是否也有同感?

在我身边,我就见到很多位女同事,她们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像勤奋的小蜜蜂一样穿梭在不同的项目中,又像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样承担其超过自己职能范围的工作负荷,但最终,她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她们经常困惑于:

- 为什么每次加薪的好像都是男同事,即使这位男同事只知道夸夸而谈、很少取得实际的成绩?

- 为什么每次晋升总是轮不到自己,领导明明应该看到自己的贡献,但自己好像总是隐形的?

- 为什么自己每次都为人着想,但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对于职场女性的这些常见困惑,萨莉·海格森和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在《身为职场女性:女性事业进阶与领导力提升》一书中给出了解答。这本书概括了12个阻碍职场女性进阶的坏习惯,更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由于两位作者都是著名的领导力教练,也是畅销书作家,因此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职场案例对观点进行阐释,语言明白晓畅、深入浅出,解决方案更是极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两位作者之间又存在明显的对比,马歇尔的经验更多来自于男性领导者,他本身也具有很多男性领导者的特质,而萨莉恰好相反,她投身女性领导力提升领域近30年,更熟悉女性领导者本身的特点和思维方式,两位作者本身的对比和碰撞也是本书的看点之一。

如书名所述,《How Women Rise: Breaking the 12 Habits Holding You Back From Your Next Raise, Promotion, or Job》,本书的目标在于帮助女性克服本身的坏习惯并崛起。那么,这12个坏习惯究竟是什么呢?

1. 12个坏习惯:职场中阻碍女性前进的“硌脚”沙砾

身在职场,有很多习惯会助力我们走得更稳、更高、更远,例如谦虚有礼、勤奋工作、关注细节、团结同事、提升专业技能等等。但在职场的不同阶段,这些习惯所起到的作用大小却可能存在极大差异,甚至有些习惯过了度,还容易引发负面影响。在本书中,作者就概括了以下12种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发生的、更易阻碍其自身成长的习惯:

1. 不愿说出自己的贡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更容易被女性认为是一种美德)。

2. 期待别人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你的贡献(会认为谦逊是一种美德,自夸是华而不实的)。

3. 过于看重专业技能的作用(认为如果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足以服众会丧失威信,不愿意求助他人)。

4. 人缘好,但无法“利用”人缘(会觉得自己建立人际关系的初衷不“纯洁”)。

5. 没有在上任第一天就与下属建立联盟(会希望先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以建立权威,而忽略了最初的关系建立)。

6. 更注重手头的工作,而不是职业生涯的整体发展(会认为忠诚于团体应高于个人的利益诉求)。

7. 苛求完美(经常会过分关注细节,容易给周围人造成压力,并增加了自己的焦虑感,导致无法放权)。

8. 总想取悦别人(难以拒接别人的要求)。

9. 极力"压缩“自己(想要在物理上或者言语中让自己变得更不占位置、更隐形一些)。

10. 夹杂太多感情(更易情绪化,更愿意通过坦诚自我来建立关系)。

11. ”反刍式思维“(过度自省,反复回忆不愉快的经历,因自责而自卑)。

12. 总让你的”雷达“干扰你(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而又没有很好地处理所注意到的多余细节)。

女性之所以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相比于男性,大部分女性更倾向于关系取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女性更感性、更注重人际间的和谐,尤其在东亚文化中,我们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女性由于其先天的特点,更擅长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上述12条习惯中,多数都与女性更追求人际和谐有关:

- 不想与同事争功,不想被认为强出头,所以不愿意主动说出自己的贡献;

- 不想被人认为自己是有目的地结交朋友,不想让友谊染上功利色彩,所以不愿意利用杠杆原则将自己的人脉变成资源;

- 不想让别人失望,不想被别人认为自己是自私自利的人,所以总是取悦别人,将他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至上……

而职场并非温情剧,并不会因为女性的自我牺牲就对其高颂赞歌。相反的,不善于表达自我、不能够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很容易成为女性在职场路上的“硌脚”沙砾,使得女性的每一步前行都无比艰难。

图源: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2.抗拒习惯改变,是本能,也是环境所迫

这些阻碍女性前进的”硌脚“沙砾,有时候并不容易轻易甩开,它们藏在鞋底,让女性的前进之路步履艰辛。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停下来,倒掉它们,再继续前进呢?要甩掉这些沙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分析起来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神经层面:懒惰的大脑习惯自动化反应,改变神经回路非一夕之功。

在《思考,快与慢》中,荣获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尔曼通俗地介绍了我们大脑的两种工作模式,其中系统1 总是会依赖我们过往的经验、记忆和情感作出快速的、自动化的反应。这其实是具有进化学意义的,可以让大脑节省能量、减少决策,但同时也让习惯的改变变得更加艰难。

从神经层面来说,我们的每个行为或思维反应都会激活大脑中某一区域的神经元,或者某一神经网络。想要改变原有的习惯,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神经连接,激活并巩固新的神经网络,可想而知其难度。

从神经层面来说,抗拒习惯改变,并不是职场女性特有的软肋,而是人类的本能。

个体层面:女性的归因方式易诱发消极情绪反应。

但在个体层面,男性和女性面对不得不改变的习惯,却可能有不同的抗拒反应。女性在被要求做出改变时,她们会产生沮丧、失望的情绪,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被低估了。在一段情绪周期后,她们会开始思考深层原因,为什么别人会这样想自己?是因为自己是女性吗?其他人是怎么想的?直到第三个阶段,她们仍在进行自我剖析,想要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差劲,是自己的什么习惯导致了现在的后果等等。

从整个反应可以看出,女性的归因方式更多地指向自己,而不是像男性那样,将问题的矛头指向外部。这种归因方式更易诱发女性消极、低沉的情绪反应,改变的动机因而也没有那么强烈。

图源:日剧《我到点下班》

社会层面:文化环境使得若干信条深深根植于女性思维之中。

更进一步的,如果我们从群体层面来看,社会文化环境也在对女性提出诸多要求。正如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一书中提到的:

女性一旦做了某件事显示出她最突出的特质不是亲和力,就会给人带来负面印象,是其他人感到不舒服。

当一位女性表现得强悍果断或争强好胜,她正在背离她”应有“的行为轨迹。如果一味女性对工作进度催得太紧,如果她的工作能力相当强,如果她专注于结果而非取悦他人,她就表现得像个男人,人们就会不喜欢她。

我们的文化让几个信条根植于女性心中,例如”野心是个坏东西“,例如”好人的标准就是从不让他人失望“,例如”一定要成为一位模范女性“,而这些信条恰恰是阻碍女性获得更大成长的绊脚石。但要克服社会文化环境强加给女性的角色要求,就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

(图源: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3.甩掉沙砾,放过自我,重新身披霞光,自信行走世间

明确了自己存在的坏习惯,并了解了习惯改变之难之后,作者给了几条建议。这几条建议其实并不仅适用于想要进阶的女性领导者,也适用于每一位想要改变自身习惯的人。

人生拷问:你想要什么?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要改变习惯,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场目标,不能仅关注于当前,更要放长目光,关注长远目标。只有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进而明确究竟哪些硌脚沙砾更磨脚。

从细节开始,专注于微小的改变。

考虑到我们大脑本身的惰性,习惯的改变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皆需循序渐进。要打破固有的神经连接,就需要从细节开始,从某一个具体的习惯、微小的改变开始,让大脑逐渐适应新的行为模式,进而在大脑中重建新的行为习惯对应的神经网络。

找位“同辈教练”,前行路上不孤单。

如果想要更快地改变,作者的建议是找一位”同辈教练“(peer coach),这位教练要能够诚心诚意地督促你的改变,彼此之间有时间定期沟通,彼此的监督不会成为负担,同时能够诚实地、持续地给予反馈。找到同辈教练之后,你与他/她之间需要拟定明确的问题清单,并彼此提问和诚实回答。

图源:日剧《我到点下班》

不要增加To Do List,而要增加Not To Do List。

女性,包括很多职场人,总是习惯列待办清单(to-do-list),但在习惯改变时,“不要做清单”(not-to-do-list)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待办清单的本质是增加了要做的事情,将越来越多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而没有清楚界定哪些应该是别人的工作、哪些是自己应该要放弃的事情。列出not-to-do-list,则是一种梳理,让自己的职业目标更清晰,从而让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集中于更重要的事务上。

“哦,好吧”,就这样放过自己。

还有一条简单有效的建议是,用一句“哦,好吧”面对自己的和别人的失误,这一条对于习惯7和习惯11格外有效。

苛求完美的你如果看到别人的工作没有达到你的预期,不如先说一句“哦,好吧”,放过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苛求别人的完美并不一定意味着给对方增加了压力,但一定意味着给自己背负了重担。而为自己的失误不断反刍、陷入自责的你,不如说一句“哦,好吧”,接受自己如世界上所有人一样的不完美,放弃追悔莫及的情绪,让过往随流水飘走,而将精力集中于当下和未来。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其传记《成为》(Becoming)中曾经呼吁自己那些有所成就又超负荷运转的女性朋友们转身对自己的孩子、配偶和同事说:

抱歉,亲爱的,我想为自己而活。

愿每一位职场女性都能像本书翻开的内页一样,在甩开沙砾后,仍然内心温柔、如天鹅般优雅地,前行于世间。

(图源: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作者简介:晓心读写社,爱读书,爱手帐,爱生活,爱职场。陪你读书聊生活,手帐话职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绿绮悠扬 青锋出鞘 纵观天下三分 周郎初起 犹傲视乾坤 几度神鲲覆水 惊天地 威震江津 惜朝暮 小乔身嫁 乃敬待如...
    无终散人阅读 463评论 28 28
  • 2016年还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即将迎来崭新的2017年! 回顾2016,有收获,有失落,开心过,伤心过,笑过,哭...
    杨小小M阅读 157评论 0 0
  • 瑞达利欧先生把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看成人生的两个目标,并且同等重要。 在人际关系上,他对身边的人(同事)...
    攀登的潘阅读 485评论 0 0
  • 今天是2017年的5月1日,又是一个加班日。一大早从家里出来,路况良好,也是,这么个假日,又有多少人会在早上八点开...
    西儿马阅读 180评论 0 0
  • 今天是情人节,说到节日就会想到仪式感,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偶...
    任家李拉拉阅读 6,9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