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代表的是一种品味,一种优雅的生活情态,一种诗意的享受,精神上的高雅追求。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焚香是古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最大的品香渠道为自然之道,置身自然品味芬芳。
香可以让人从各种纷乱的情绪束缚和身体的倦怠中暂时解脱出来,焕如新生,使头脑清爽。人们的情感会随着香气的刺激,或热烈浪漫、或典雅清新、或高远空灵、或婉转低回,在诗人心中营造各种意象,创造出影响深远的诗句。
香是古人灵感的来源,感情的寄托,写诗作画以香为伴……他们品味香,歌颂香,依托香,为后人留下大量关于香的诗。在香境,这个简单而不失韵味的空间,随处可见精美的香诗,雅致而传神。
现在就让我们在香雾飘动中,品味或空灵,或悲寂,或闲雅的香诗。
闻香入境,映进眼帘的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简单的对联形式呈现眼前,温暖而又寓意深厚。这句诗源自唐代于良史的《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全诗写初春山间赏花游玩的情景,心悦万物一切美好的事物。而香境用“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在告诉香客,走入香境,就会让馥郁之香溢满衣衫,沉醉其中不忍离去,哪管事务繁忙,几番下定决心离开,仍依恋这里的一香一物。
心随香动,随着香雾指引的方向,一首《问道颂》以其静雅闲适的方式展现眼前。
《问道颂》
南台静坐一炉香,
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除妄想,
只缘无事可商量。
这是唐代南台守安禅师的一首禅诗,由河南省美协主席李健强老师所写,韵味十足,将诗的禅意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是禅诗,却蕴含深深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繁杂的世界,需要一颗宁静的心,静坐时焚燃一炉香,把心放空,无所挂怀,心无所住,达到“凝然”的状态,自然万虑偕忘。什么是与非,有与无,生与死皆会得到释怀。在香境,从闻到的第一缕香起,就要放下心中的烦恼与忧虑,感悟自然及生命的美好。
焚香可以悟道,也可以寄托情思。
《翻香令》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
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逢山,更将沈水暗同然。
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这是大文豪苏轼怀念妻子所做的诗,通过回忆日常与妻子焚香的情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中国香文化在宋代达到鼎盛,香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腹才情的苏轼,不仅喜香更会自制香品,生活处处有香。
一首《翻香令》,万般思念;一种焚香意境,万般珍贵,与香境,焚香是一种生活,一种寄存的味道。
《和黄鲁直烧香二首》
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
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这两首诗为苏轼为酬答香痴黄庭坚所赠香品写的有趣的唱和诗。黄庭坚爱香成痴,自称有“香癖”,亲制“帐中香”赠给苏轼,并附有四句偈子。这两首不但是闻香的写照,也是对人生的感悟,对香味的感悟使人们达到了“心闲”的境界。
熏风自南来,殿阁微生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