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魅力》这本书读起来非常的有意思,作者刘墉先生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将自己的见解穿插其中,让人很容易读懂。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重要方式。所谓“恶从口出”,不会说话的人可能把好话说出“坏”的效果。会说话的人,可能把不好的话却说的让人容易接受。读了《说话的魅力》这本书,我大致有以下几点收获。
001欲抑先扬,注意说话顺序
记得当年准备公务员面试的时候,老师曾让我们培养“公务员思维”,也叫做“阳光心态”。也就是说,凡事要先看到好的部分。在提出建议之前,先对他人的某些方面进行肯定,即好话先说,坏话后说。也就是欲抑先扬。
书中用了很多案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同样的事实,不同的表达顺序,效果却完全不同。有时候先说坏话,甚至可能酿成不堪设想的悲剧。
002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
作者在书中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如果边吃饭边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会听吗?
与他人沟通时,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给予尊重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说的话让彼此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使得谈话朝着我们预期方向进行。如何与子女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呢?书中给出了建议:可以在孩子晚上入睡前,在敲门得到允许以后,与其进行沟通,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在此基础上才会对谈话内容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只是对孩子,生活和工作中,与人谈话之前首先应该给予他人尊重,这样不仅能得到好的谈话效果,也是个人品德和素质的体现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
当然,在尊重他人之前,应先尊重自己。包括穿衣得体,注重礼仪等细节。
003说话要真诚
真诚的态度更能打动人。在与人沟通时,一句真诚的问候,总是让人如沐春风。很多时候的误会和矛盾都是因为不够真诚导致的。只要足够真诚,那么即使你的话没有得到认同,也会给他人以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在网上查了一下刘墉先生的简介:刘墉先生1949年生于台北。1958年丧父。1962年家中失火,夷为平地。母子二人于废墟筑一草房以栖身。1964年入台北成功高中,获全省学生美展教育厅长奖。1968年入师大美术系。1971年获中国新诗学会颁“优秀青年诗人奖”。
他经历坎坷,却能笑对生活,取得如此大的文学、艺术成就,可能正是因为他勤于思考。这一点尤其值得学习。希望自己以后能更多地阅读刘墉先生的作品,学习他做人做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