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自己的形象十分心里有数,我就是个叨逼叨的女人,我以此为豪。
前一段时间小胖子的创业遇到问题,还是从前的问题,小胖子同志没什么话语权,当然他现在也不配有话语权,毕竟他也抢不来话语权。跟往常一样,他跟我挤牙膏一样跟我讲了讲的他的困境。我就回他:这事你跟你的创业伙伴提过吗?回:提过。“提过几遍?”“一遍。”“你确信他们知道了?”“应该知道吧,我都说过了。”我……抚额……我实在忍不住:“只说一遍怎么行呢?当然不行!”小胖子不置可否。显然还不认同。他太不知道一个叨逼叨女人的威力了。
上周今同志领着她的新小伙伴来到了我家,我全程叨叨,叨叨了几个小时。除了有效信息,也夹杂了大量的无效信息。我只想通过我的行为给她传递一个清晰的感觉:我很欢迎你,很愿意跟你交谈。每一个来到我们实验室轮转的小朋友,都会在前几天被我各种叨叨。所讨论的无非是“你不用这么勤奋”、“哎呀。来这么早,没必要”诸如此类的。来到我所在实验室的小朋友都会在短期收获巨大的安全感,更愿意在轮转后留在我们组,我老板竟然认为是自己文章顶呱呱才吸引来学生,笑~。回到小胖这件事情上,这事很复杂,复杂到我都理不清条条框框,毕竟有一个挤牙膏式吐露信息的队友。虽然解决问题我还没有具体的大框架,但是谁规定除了治本不能治标呢,治标也很不错的。这事情很重要,值得不止一次的强调。强调不是在一遍遍输出已经知道的无效信息,而是在表明态度——我十分重视这件事,如果这件事上有分歧请迎接我的反击。叨逼叨的次数跟反击的强烈度成正比。我大概是在比较小的时候,大概是初高中那时候,意识到大多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递的不是字面信息,是态度。事实最容易被遗忘,被记住的只有感觉,你当时给他的感觉。
我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高手,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不愿意这么说,毕竟人外有人。除了利益输送的维系,大多数时候我周围有人围绕都是因为我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感觉,一种热情诚恳的感觉。这世界凉薄如斯,谁又能拒绝得了热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