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了卢立涛教授讲解的,“折腾”到底是什么?从开始折腾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到后来的案例分享和讲解,让我明白了“折腾”看似广泛又是如此的贴近我们的教学生活。
专业成长→经验+反思
实践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是常态化,而反思做得还不是很好,我记得课程中卢教授说的一句话:“一个教师他若写了四五年的教案不反思不一定成长名师,若他实践了以后进行反思,那么名师的成为还是有可能的”。每天花一点时间来进行反思教学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按照规律折腾,办事才能让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着讲了学习金字塔,运用了两个数学案例来强调,人的学习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相结合,最主要的是靠大脑,看到这个金字塔数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得反思自己的教学了,不是单纯的听,单纯的读,单纯的写,而是要多种感官相结合。
二.“折腾”要讲时机,要适度,变着花样
介绍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不,一百种是在那里,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还有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种世界去发明,一百种世界去梦想。《张博士的育儿故事》伊列蕾斯的学习的三个维度:内容维度,动机维度和互动维度。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都非常的重要!
三.“折腾”要齐心协力:协同育人才是真的育人
要利用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发动身边的人一起努力,有共同的目标☞育人!
最后,从师德出发,作为当代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整堂课听下来,我的感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磨炼自己的过程,与学生一起磨合一起成长的过程!
说起“折腾”学生的故事,最值得说的是,我带我们班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刚开始我也和往常老师一样认真的备课,去上课,讲解,用课间尽可能的讲解,让学生识记,可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只有少部分人能快速识记(本班学生是瑶族和壮族混合班级),我也折腾了不少,最终“折腾”起效果的是学习了下面图片内容,通过这个“折腾”,不会就读,读了还是不会就唱,唱的过程中穿插着律动,课堂中累了困了就起来动一动,老师在前面带着本班小朋友一起来律动,孩子们边玩边学,边做动作边动脑,学习,即使上识字课上了乏了就来做《拼音休息歌》,通过这样慢慢的动静结合,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效果慢慢的出来了,达到我的教学目的。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少不了“折腾”,变花样的“折腾”来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