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7(原创)
知道《活着》这书 ,很多年了,但一直没有机会看。因为家里最近这几年陆续买了很多书,大部分都没有看完,想等着把家里的书看的差不多了,再把《活着》做为必读书目。2022年疫情期间,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犯了,不能坐着看书,只能躺着看书或听书。
听书不需要坐着、不需要腾出时间,躺着可以听、但有个不好的一点 ,当时听着有感觉,过后只记着部分故事情节 ,其他都不记得了。
今年大年初六,在文友家里聚会,看到她家里又《活着》,便借回家看 。想着"书非借不能读也",也许借来的书就可以很快读完。 可事实却并没有按我想象的那样发展下去。
书拿回家后占了一个最靠前的位置排队等着,我依然没有时间看 。我每天坚持日更文外 ,自己原本的读书任务都是紧紧张张的读完。于是《活着》就在我每天从书架上取下来 、放上去的上窜下跳中等待着我垂青。
有一天,我中午没有午休,晚上大概9点左右 ,在看《三国演义》时两个眼皮不听使唤,不一会儿就合上了,就像上学的时候上课打瞌睡那样 。突然 ,"砰"的一声,手里拿的笔掉在地上,我一下惊醒了。看看时间还早,就站起来活动活动身体 ,到处看看 ,算算还有那些书没有读 ,《活着》跳了出来。
打开《活着》想着换换脑子,等有精神了再继续看刘备和袁绍打架。
按照贝总的读书方法 ,在读一本书之前先看序言、目录后再进入正题 ,我就没有急着看故事。打开书,翻了翻,没有目录,只有作者余华的自序 。于是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看到自序的开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的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看到这句话,我一下清醒了许多,我不也是在通过文字梳理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吗?这15天的日更,几乎都是在追忆自己的过往,不论是久远的记忆还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再苦难的过去,留在记忆里的永远都是最感人和最美好,也不排除有些记忆是苦涩的和伤心的,但当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真实地说出来,说明自自己已经能够正视自己不堪的过往,已经能够与自己的过往和解了。
还没有读正文,我就被这个序的开头吸引了。在序言的结尾,余华又写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看似简单却又富含哲理的一句话,让人顿开茅塞。现在的很多人尤其是女人,都为了责任而活、为义务而活,为了父母兄弟而活、为丈夫妻子儿女而活,唯独没有为自己而活。人活一辈子真正为自己活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年过半百的女人,我也是这其中的一个。
前半生,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自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着,旋转着……当孩子长大 ,自己即将年过半百,转不动了,也不想转了,只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安放自己、等一等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