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涉及部分剧透,介意者慎读*
这个故事从描述程勇的个人困境开始。
他人到中年,开着一家交不起房租的印度神油店,已离婚,有个儿子跟着前妻过。家有生病的老父亲,要做手术了没有钱。这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说自己是白血病患者吃不起格列宁这种4万一瓶的高价进口药,请他去印度帮忙带便宜药,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前半部分几乎就是个灰色喜剧。小人物通过走私进口药,找到了合作渠道也有了合作伙伴,成为这种印度生产便宜药的中国代理,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天天开心地吃肉喝酒。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开始了解到慢性白血病人的生活,知道了这种药对还没有进入急变期的病人来说名符其实是救命药,药不能停,一停马上挂球。然而赚钱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展开了跟假药贩子的斗争,程勇在这个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这种行为很可能被抓去吃牢饭,这时候他身上的小人物特性又冒头了,居然相信威胁要求转让代理权的假药贩子能保留这条渠道,收了转让费后遣散了合作的团队伙伴,全身而退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程勇的角色也只是一个赚到了钱的愉快的小人物。他解决了自己的经济困境,仅此而已。
事情继续发展着。由于他的购药渠道所托非人,印度药断掉了,造就了一大部分白血病人因为吃不起续命的昂贵进口药病情恶化或者死掉了,其中就包括之前已经成为他合作伙伴的吕受益,后来因为吃不起药选择了割腕自杀。在死亡面前程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重拾旧业开始继续卖印度药,但这一次他是自己贴钱,用最便宜的价格卖给患者。
这时候到达了故事的高潮。程勇的角色塑造升华成为具有大爱的救助者,他知道自己早晚会被抓,小心翼翼地维护这条供药渠道,最终还是难逃法网。他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最终获减刑。他入狱时候大批的白血病友来送行。三年后出狱,终于迎来了医疗制度的改革,进口药被纳入医保范围,再也不需要出国去购买印度药了。
这部电影从头至尾一气呵成,节奏紧凑,毫无尿点。主线是人物心理和行为的逐渐转变,配角部分的选择和刻画也是可圈可点。除此以外,引导人们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思考,才是这出电影真正的贡献。
“你是无法拯救所有人的,你救得过来吗?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这句话出自电影中假药贩子之口,扎心,但不可否认这是一句真话,也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佛家有云:“众生平等。”然而即使在生死面前,众生也无法真正平等,买不起药,就比买得起药的人死得快。命不是钱,但有时候钱就是命。在实现的无力面前,才需要程勇这种英雄主义的人物形象的出现,彻底摧毁“金钱至上”的令人痛心的价值观。他也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被生活蹂躏,最初进口药品的原意也是为了赚钱,最终的转变起到了通过心态和行为的转变烘托出高大的人物形象,完成了整个事件的升华。
“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错?”小金毛在剪完头发准备回家的时候,在躲避警察追捕的时候死于车祸,程勇哀痛地问出了这个问题。这也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法和情哪个应该放在第一位?在电影里发令追捕购药渠道源头负责人的警察头目,义正词严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法大于情的事,还见得少吗?”意思是说走私这种救命的便宜药,是毋庸置疑的犯法。话看上去没问题,但这里有一个偷换概念,这里的“法”并不是真正的法,真正的法不会建立在致力于鼓励发展贫富不公的医疗制度上。个人认为,法与情并不矛盾,需要就事论事,在这里不深入探讨。
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配角角色,吕受益算一个。他也是整出电影的线索人物,贯穿始终。一开始是他作为白血病人的代表找到了程勇;成为程勇的伙伴,充当智囊角色,引出了其他的合作伙伴;在程勇洗手不干以后,其惨烈的死亡成为程勇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关键因素。即使是去世了,最电影末尾程勇在送行的人群中泪眼朦胧地看到了他第一次见到时吕受益的样子,高高的个子,露出憨笑。“我知道得病以后曾经想死,但小孩出生后看到他第一眼,就不想死了!现在有便宜的药,说不定我能活到当爷爷呢!”吕受益的话,朴实又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催人泪下。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不是药神》故事结束了,有笑有泪,有血有肉,余味深远。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不只是涟漪。期待未来会有更多这种优秀的电影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