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出了部古早电影来看,徐克的《梁祝》,豆瓣评分8.6,人还是要时不时吃点好的……
梁祝本身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说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相遇,相知,相爱,却遭遇祝家的强烈反对,最终为爱双双化蝶的故事,可谓感天动地。
故事是个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但徐克却巧妙地以旧瓶装新酒,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含义。
电影开篇,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繁华的庭院、精致的假山、清澈的池塘以及金银财宝奴仆成群,祝家可谓应有尽有。可这是魏晋南北朝,一个五胡乱华,汉人受到欺压的时代,你此刻的荣华,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夺走,所以,祝家大老爷,当即作出决定,送女儿去书院读书,把她培养成大家闺秀,等学成归来后,再与世家大族联姻,这便可保千秋富贵,按咱们现如今的话来说,就是找个门当户对的,或者找个比咱家更有实力的嫁了,阶层才不至于滑落。
所以你看,一切为了家族荣耀,这才是送女读书的初心……
于是,祝英台带着家族的期望踏上了求学之路……
到书院的第一天,她就结识了寒门子弟梁山伯。第二天课堂上的一段对话,更是将祝英台的家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祝英台本想与梁山伯同席而坐,却被老师制止了。
“祝同学,你是怎么来的?”
“我是马车来的”
“那你往前坐三排”
“是一匹马还是两匹马”
“是两辆马车三匹马”
“那再坐前三排”
“行李多少箱?”
“十箱”
“书童若干”
“没书童,只有十个仆人一个丫鬟”
“那你是睡上房还是偏厅”
“文库”
“那你膳食是上等菜谱,还是荤素各半”
“不知道,我跟院士夫人一起吃,她吃什么,我吃什么”
“那你坐第一排”
短短几句话,就把祝英台的家境打听得一清二楚,这不是个官二代就是个富二代,必须列为本院一级保护动物,享受上宾待遇!作为老师,你以为他就这么嫌贫爱富,这么明目张胆地区别对待吗?
那么那些被调换位子的同学,他们为何不反抗,甚至连站起来说句话的勇气都没有?
因为阶级从一开始就存在,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们也早就接受了这样的规则,根本没得选。
在书院的日子,两人打打闹闹,度过了他们最欢乐的时光。很明显的前半段的配乐都欢快轻松很多,仿佛也在为他们的爱情欢呼。
可前面有多幸福,后面就有多痛苦。
十八相送的依依不舍,观音洞里的一夜缠绵,梁祝二人,身心早已融为一体……
好一个只羡鸳鸯不羡仙!
全然不顾和尚那句“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
科举开考,山伯高中县令,他一刻不停,满怀希望地直奔祝家提亲,迎面而来的却是马家的纳吉队伍,这强烈的对比,让梁山伯只能悻悻地让了路……
到了祝府,“这点心,您怕是没吃过吧?”直接让祝母给羞辱了一番。
晚上,二人相约私奔,却被祝府抓住,直接暴打一顿,这是攻身……
然后祝夫人上门。
“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跟英台的命运?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力,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直接攻心……
梁山伯当即心灰意冷,写下绝笔信后,气绝而亡。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地很了,祝英台在得知梁去世后,送亲路上直接跳坟殉情,最后化蝶。
等等,怎么感觉好像少了个人?那个传说中的太守之子,马文才呢?
莫须有……阻挡梁祝二人的从来就不是马文才……
致敬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