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6日电(通讯员 张傲君)
2022年1月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队——云启天行实践队,共十五人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为了牢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人民英雄的先进事迹,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做有为的社会主义青年而齐聚兖州市烈士陵园以告慰烈士之英灵。兖州区烈士陵园内的三十六名烈士墓位于兖州城内西北隅。1946兖州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某部36名官兵被敌人杀害后,分别投入两口大砖井内 。为纪念烈士、缅怀先烈的英灵,1953年限政府在井上修建两座烈士墓,面积各为36米,墓高4.8米,呈圆金字塔形。周围建有六边形花墙,墙高1.3米。两墓各建1石碑,均高1.75米,宽0.75米。南面为19位烈士墓,墓碑刻有“永垂不朽”!北面为17位烈士墓,墓碑刻有“万古长存”!落款同为“滋阳县各界人民代表全体敬挽。公元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四日立”。1983年4月3日,陈玉春、郭志纯等9人,捐资2700元维修。该墓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子孙后代的场所,祭奠着在第一次解放兖州战斗中英勇牺牲的36位烈士英灵,更记录着一段悲壮的岁月,承载着对英雄的无限追思。坐落在兖州区烈士陵园内的三十六名烈士墓,祭奠着在第一次解放兖州战斗中英勇牺牲的36位烈士英灵,更记录着一段悲壮的岁月,承载着对英雄的无限追思。
站在烈士墓前,仿佛就能看到75年前的今天,战士们手握钢枪英勇无畏拼死杀敌,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自由和国家的希望,但他们的家庭,却永远的失去了一个年轻的儿子,一位英俊的丈夫,一个普通的父亲。姜文龙,他们之中最年轻的战士,牺牲时只有十五岁,父母健在时每年都会来这里看望自己的儿子,每次都带着家里树上结的李子,哭着说,孩啊,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我们当家作主了,你放心吧。李大海,他们之中年纪最大的战士,牺牲时两个孩子只有五六岁,这几年,两鬓斑白的兄妹俩总是带着自己的孩子们来祭扫亲人,跟自己的老父亲诉说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英雄,绝非简单的两个字,他们用最宝贵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入党誓言,捍卫了重于泰山的红色信仰。他们不仅是兖州战役中的英雄代表,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赢得民族解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象征。进入烈士陵园后实践队成员都被陵园中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而变得安静起来,生怕一个不小心打扰到安息的烈士。每一位烈士的墓碑上都有着这位烈士的生平简介,也讲述了烈士们牺牲的时间和战役。
看着一尊尊墓碑,一个便是一位烈士的牺牲,成员们不禁想到那些革命前辈为了今日的和平时代所付出的艰辛,亲情,爱情,友情,青春乃至于生命,在思想上所有人都得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洗礼。陵园负责人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为主线,串联各时期重要事件,讲述了陵园从无到有的风风雨雨。团队成员通过参观了解到兖州市烈士陵园的由来以及它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不解之缘,并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学习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慷慨献身,舍生取义的诸多事迹,再次的深刻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成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句“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涵义。在中国这方热土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这片安静而美丽的青山有幸埋葬了这么多的烈士,成为了值得世人铭记的地方。
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云启天行实践队全体成员在纪念碑前默哀一分钟,成员们静静的追思,深深的缅怀,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一次次祭拜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如今,在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一个与革命先烈生前完全不同的时代环境,产生于特殊年代的革命先烈奉献精神到底离我们这一代有多远?对于当代青年人它又蕴育着怎样的内涵?,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种奉献精神的内涵始终不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将赋予其新的内容,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