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读书志在圣贤
——“圣人”到底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有崇圣尚贤的传统。从小就被教育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志在圣贤”,最高目标是“内圣外王”。圣人到底是什么?人们所熟知的圣人,一般是指孔子,即所谓孔圣人。还有被称之为“亚圣”的孟子,是圣德仅次于孔子的圣人。但圣德最高的还是孔子,他被历代帝王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贵为帝王之师。既然孔子是圣人,那么被孔子推崇备至的尧舜禹以及周文王等周朝以前的圣德帝王,自然也是圣人。历史典籍记载孔子曾经向之请教和问学的老子,当然也应该是圣人了。老子、庄子等与孔子庶几同一时代的百家诸子也多次在他们的言论中谈到圣人,他们心目中圣人,其标准可能要高于后来者心目中的圣人标准。人们还将佛家中佛菩萨等称为“西方圣人”。
圣人之圣体现在何处?人们常说“超凡入圣”。“圣”与“凡”境界自然不同。凡称得上圣人的,其道德思想境界和人格品质,必定是超越凡俗之上的,是高于常人社会标准的,是崇高而需要常人仰慕并努力才可以接近或达到的。古人将“立德、立功、立言”称之为“三不朽”。但凡圣人,均在此不朽之列。例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都以其德行和精辟睿智的言论,对千百年来后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广泛、深刻和巨大的影响,他们因此而被称为“三教圣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薪火相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贤哲和仁人志士。记载和研究他们的言行的文字著作,被称为经典,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和支柱。《论语》、《孟子》;《老子》(《道德经》)、《庄子》;《心经》、《金刚经》等,以及它们相关的宏富浩瀚的著述集结《儒藏》、《道藏》、《佛藏》(《大藏经》)等,对后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界产生了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重大影响。世间最难以征服和改变的事物是人,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自觉改变。这是用武力、用刀枪剑戟都做不到的。而圣人用他们的睿智的思想和平和的语言教化却能达到这一点。这就是圣人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圣人的社会作用和表现。
圣人有何魅力可达到如此效果呢?圣人的魅力不是潘安和王嫱那样俊男美女那样的视觉性感魅力,而是思想光芒的魅力和精神教化的魅力。这是因为他们思想深刻敏锐,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本质和规律先觉先知,并且启迪和教化了当时甚至后世的芸芸众生。老子对宇宙规律道的存在的揭示、对宇宙规律道的表现的描述、对宇宙规律道对修身治世的要求的揭示,形成了至上而下普遍尊道重德的国风;孔子对人性和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确立,他为人树立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则,以及仁义礼智信的行为标准,他以后的儒家信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人生目标,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谦谦君子的高贵气质。大哉,中华诸圣!
中华从来不乏伟大的圣人。释迦牟尼佛、达摩等都曾说过:中国东土是出大德之士的地方。所不同的是古人尊崇圣人,统治者以圣人之说教化百姓,世人以圣人之说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圣人铭碑建庙而不疲。而现代人则视圣人为古板迂腐,多崇尚强权巨富,追逐歌星影帝,放纵欲望和梦幻,不知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生命的真正归宿。当今之世,圣人在野,含垢蒙辱,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归来吧,中华圣人,归来吧,中华崇圣之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