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胡歌的影迷,同为上海人,也因为胡歌值得。《仙剑》中浪荡子的潇洒不羁,《琅琊榜》中含蓄隐忍的麒麟才子,胡歌唱美声、演话剧、做公益、求学深造,他每一个样子,都是大家喜欢的模样:有些俏皮、有些自我调侃,更多的是清醒。
如果没有胡歌和吴越,《县委大院》或许收视率会掉不少。
我是个没有野心、很容易被打动的头脑简单之人。虽然《县委大院》没有那么多的矛盾冲突,梅晓歌的家人没有收受贿赂、黄磊饰演的吕青山没有拉帮结派、县里的纳税大户郑三没有阳奉阴违偷税逃税、动拆迁工程里没有官场贪污暗箱操作等等,很多人期待的黑幕和好看的电视剧情所需要的冲突,并没有如期而至。
可我依然觉得真实,体制内的真实。
开会记录,是我们一个深入骨髓的习惯。我曾经为了一个分管条线上的会议,年轻的业务骨干们桌子上干干净净,静静躺着的是每个人的手机,我勃然大怒,让办公室现场发放笔记本;而上级领导前来视察调研,我们每过一段时间会短信询问定位,到达的十分钟之前,早早列队等候在大门口,领导的车子一停,“班长”早小跑着拉开了领导这边的车门。对于上访钉子户的严防死守 ,到关键时点,陪笑陪吃陪聊天,也只有时间,是我们最耗得起的廉价东西了。她全是理,我们全是无奈,站在自己角度的诉求,体制内有很多无可奈何。
作为分管经济的县长艾鲜枝,她贡献的金句中,有多少戳中了我们的泪点:用95%的精力啃下5%的硬骨头;......各个单位,一定要都往省里跑,而且要注意沟通方式,求人不求人,求不到人才求人。
我自己曾经在业务一线多年,被我们的领导耳提面命,而后又被我们反复传达的,不就是这几句话吗?做业务,就是不要脸,就是皮厚,就是要有闯劲和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对内的公关和对外的公关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云云。那不就是现实中我们的样子吗?
当原平乡党委书记李保平在车上喜极而泣、酒后吐真言:现在很多政策都是一刀切,迎评迎检,开不完的会,我们就只能下班时间才能去办公啊!我想问句不该问的话,到底是行动好而效果重要,还是形式重要?这样的灵魂拷问,很难不和我们引起共鸣。这难道不是基层干部们对所有上级单位的拷问吗?八项规定精神已经执行了整整十年了,形式主义的痕迹却时而冒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形成共识?
还有,王晚菊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虽然我们的女强人艾鲜枝女士对此义愤填膺,她说:这件事决不能就这么过去......这哪里是家暴,就算是两口子,这也是故意伤害,一定要引起重视,严肃处理!那么,那个男人真的那么容易痛改前非吗?说实话,我并不乐观。从王晚菊每次挨打后忍气吞声,照样无微不至照顾那个烂醉如泥的男人来看,说是王晚菊自己纵容了这个男人的陋习,实不为过。当事人自己是一个村干部,并不是没有文化的愚昧人,尚且没有立场分明地抵制、反抗,即使领导伸手干预,能治本吗?领导事务繁忙还能管她一世?自己要立得起来,别人推一把才能事半功倍。
梅晓歌的形象并不英挺伟岸,很符合他的人设,和他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一样,谦逊儒雅,腰杆子不会挺得很直。不知怎么地,忽然就想起《白鹿原》中的白嘉轩直挺挺的腰。不过,现行社会,确实需要讲战术讲方法的干部。
《县委大院》的故事有些过于完美,可也正是基层有很多像李保平、像三宝那样想做事的干部,生活才会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