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听得到直播,五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刘润老师讲到,在家如何教孩子安排学习和生活。他提到2点我觉得很好用。
一,制定事情的优先级,
二,严格按照优先级去执行
听起来简单,实际却不然,其中大有门道。刘润老师主要讲首先要帮助孩子制定好三张清单。
1.必要清单
2.共同清单
3.限制清单
我们要先理解和区分生活中的事情,各属于哪一种,这个非常重要。1必要清单: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例如语文数学作业、抄写背诵,这都属于必要清单必须做完;2共同清单:自己课外报的补习班,自己想学的一门课,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有些活动学习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协商来决定。不能完全是父母单方面强制要求;3限制清单:顾名思义这个清单里的事情是可以做但是,是要有前提条件的。比如看电视看动画片,一次不能超过40分钟。玩手机iPad游戏可以,但每次不能超过30分钟等等。
理解了三张清单的定义以后,我们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大小事儿都往里面放。当想玩手机时看看你的1和2清单里还有没有没做完的,没做完就不能玩手机,反之就可以。而且要限定时间长短不能玩的时间过长。
严格按照优先级去执行这是一个习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慢慢培养,什么事情属于哪一个清单,前期需要爸爸妈妈引导孩子去思考和辨认。慢慢养成归类的思维模式。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们成年人时常分不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各种事情的优先级都是乱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无聊地刷朋友圈,刷剧的情况。
反思自己从2/1-2/27这段时间的表现。真的是很糟糕,自己还没养成事情分类的自觉性。改变从审视自己觉知偏误开始。
从明天开始我也要把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分门别类,贴上标签,然后,把它们一个个投放到3个“篮子里”,做到事情分优先级。
最后附上我昨晚编辑的一组照片,取名情绪,欢迎留言。
笔者:张志敏
时间:20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