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挫折,把所有患难当作成长的资粮——不惑之年重读《道德经》第十三章

【原文】:

宠①辱若惊,贵②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于③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


【注释】

①宠:宠幸、宠爱。此处为意动用法,即“以...为...”,宠辱若惊就是说以辱为宠,把侮辱也当做是种宠幸。

②贵:用法同上,贵大患若身就是把患难当作宝贵的资粮,像自己的身体一样辩证的对待。

③于:放在。“于为天下”就是放在管理天下上;


【题外话】:从去年10月暂停了《道德经》的读书笔记,有多方面的原因,因工作、家庭等繁杂搁置,《道德经》难读、难解也是重要的原因。为顺利解读本章,我先后拜读了林语堂、南怀瑾、白云先生等国学大师的解读原作,也上网查了许多资料,还是千人千面,与每个人的阅历、学识水平相关,这也许就是“悟道”的过程。我把我理解的意思解读如下,是主观立场,更是管中窥豹,各位朋友将就看,也欢迎交流。


【解读】:

以辱为宠。因为宠和辱没有很大差别,我们都是平常人,得到了都是惊喜,失去了又会惊恐。

对待忧患就像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一样,不能因为身体出毛病了就不爱惜身体了。人食五谷杂粮,人也会生老病死,这是常态。生活亦如此,会有悲欢离合,这才是生活。

所以要以对待身体的态度一样去管理天下,正确认识各种问题,不回避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管理好天下。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前期已多次交代《道德经》是老子写给管理者看的书),要把自己与管理对象融为一体,有多么爱自己,有多么爱大家,如此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个人感悟】

 

   拥抱挫折  把所有患难当作成长的资粮

    《人民日报》报道,4月22日总书记新冠疫情后在西安考察调研市对西安交大师生讲了一句话: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总书记的话正对应了《左传》的“多难兴邦”,个人以为,灾难既能兴邦,亦能衰邦,甚至毁邦。兴或衰关键不取决于灾难本身,而是取决于国家和人民在灾难面前是不是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是强大还是弱小,这个民族是不是具有敢于同灾难抗争、勇于战胜灾难、夺取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用现代企业语境来说就是要具备“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战略眼光和决心能力。

    《士兵突击》有句经典台词“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要挺胸抬头去面对”。说这话的许三多在农村长大,学识不高,刚入伍时分配的工作就是踢正步,也只有踢正步,相比剧中另一个主角村长的儿子成才来说,起跑线、外部环境差的多,但许三多凭着“挺胸抬头”和踢正步最终成了老A,而领先的成才后承受不了残酷的训练提前退伍。


     其实在我们琐碎的生活里,又何尝不是在踢正步。人到中年,于家庭,小孩的学业和价值观培养、年迈父母的大病小疼、妻子的理解和包容;于事业,繁忙的工作,各种不可触碰的底线,微妙的人际关系;还有时刻不在的房贷、车贷及维持生活水准的经济压力......这些所谓麻烦也好、挫折也好,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及吾无身,有何患?”正因为有美满幸福的家庭、稳定还算体面的工作、朋友眼中热爱生活有正能的评价,才会有这些麻烦。老子本章告诉我们的智慧是,遇到挫折和患难我们不要躲着它,应该给以拥抱。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对于弱者是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对于强者是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挫折对人产生什么影响,关键专在于我们怎样对待挫折。“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就是要在挫折中迎难而上,理智地分析,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挫折就会成为人生成长的资粮,最后才能“贵为身于为天下,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可以寄天下。”


                                                                                                                   2020年4月23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