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今天讲到了《道德经》的第十三章。这章历代讲起来是有些复杂的,也就是说,这章特别难讲,它里边有一些语法、用法非常怪,我们一点点来讲,大家看这里的道理到底是什么。
首先第一句老子说“宠辱若惊”,大家一听认为这不对,不是常说“宠辱不惊”吗?这老子讲的“宠辱若惊”跟我们讲的“宠辱不惊”不是一个层次的事,完全是两个角度。“宠辱不惊”是说我这个人心里很平静,无论来的好事、坏事我都当做没事一样,这是一种高人。老子讲的是一种修炼方法,您说这世界上谁天生就是高人呢?老子他讲的是一种修炼的过程。老子讲的“宠辱若惊”什么意思呢?“宠”字在这里是一种意动用法,“以……为宠”的意思。这里讲到底以什么为宠?以辱为宠,就是你把侮辱也当做那种宠幸。为什么要这样呢?老子下边解释了,老子说“何谓宠辱若惊?”什么是宠辱若惊呢?我们先不讲中间的有句话叫“贵大患若身”,老子问什么是宠辱若惊呢?他说“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就是这种宠幸,你得到它有惊的感觉,失去了也会心惊,得到了惊喜,失去了是心惊、惊恐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宠之为下”,你是在下边的。
比如说我是单位里面刚来的一个实习生,觉得工作还不错,突然有一天董事长在大会上表扬:“小罗表现得好,这件事办得非常好,我通过这件事看出来,小罗是我们单位最优秀的员工!”这时候您什么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我得到领导夸奖了,这是不是“惊”?是惊喜。接着失去了,领导突然又往下边夸:“小李更好,我上周觉得小罗好,这周我发现小李更好……”这是夸奖转移了。我们说宠幸,虽然这个词有点听着别扭,但也是一种宠。领导的重视突然转移了,您又会觉得失落,“怎么不夸我,很失落……”这心里面一听夸小李、小王了,这心里面一惊,有点惊慌。
所以老子说“宠之为下”,你为什么会感到惊慌?因为你在下边的位置,得到了这宠你会觉得惊,失去了你也会惊。老子说现在把这个辱也放在这个状态,你把这“宠辱若惊”的辱也用这种状态来对待,比如侮辱来了你心惊,失去了你又心惊。这话到底什么意思呢?“宠辱若惊”,以侮辱当做宠幸的状态来对待,“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什么意思?老子在告诉我们,别把那“宠”太当回事,这个宠和辱差别没那么大,你如果修炼到能把侮辱也当做像宠幸的那种状态,那你就进步了,这是老子要求的。
举个例子,我们生活中都希望被夸奖,讨厌被批评,讨厌碰到挫折,但是按照老子这种思想,你应该把挫折当做宝贵的东西,当做很珍惜的,就像那种夸奖一样去珍惜它,你就能进步了,您这人就能有所成了。为什么要如此修炼?因为我们人都害怕挫折,我们甚至会躲着挫折走,我们都会躲着“辱”走,我们认为这事可不得了了,太难过了。
该怎么对待这挫折呢?心理学家做过很多研究,动物怎么对待挫折呢?他们拿狗做实验,用电击来刺激狗,只要一摇铃就电击,一摇铃就电击,建立条件反射,再把狗放到两个连体的箱子里面,箱子中间有一个矮墙,即一个小门槛,狗一步能跨过去,然后在这个箱子里面放一个电击设备,那个箱子没有,把狗放进有电击设备的箱子里,这边一摇铃,问:这狗会不会一步躲到那边箱子里去?这实验的结果是:狗不做任何躲避,立刻缩成一团,为什么?它已经建立条件反射了,只要一摇铃它就缩成一团,狗就认为我就该这么倒霉,我躲不过去,狗很快学会了忍受挫折。
那么人呢?我们人比狗聪明吧?心理学家又做实验了,把两组人分别放到两个有着非常响的噪音房间里面,每个房间的墙上有个按钮,只要一个房间一按,噪音就停下来,然后噪音一会儿响了,再按又停了,再按又停了,另一个房间的按钮怎么按都不起作用,建立条件反射。再把两组人带到新的两个有噪音的房间,墙上都有按钮,一按按钮两个房间的噪音都会停下来,问大家前面按按钮无效的那组,到新房间后一按就应该停止噪音的,他是否会按按钮让噪音停下来?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人比狗强不强,碰到挫折的时候人跟狗的态度是不是一样的。实验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不按墙上的按钮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习得了面对挫折无助,“反正我这么倒霉,什么实验啊,这按了也没用,不用按”,你看人们很快就学会了逆来顺受。
人面对挫折有三个境界:一是忍受,二是更加消极,三是看清全局跳出来。大多数人是前面两种,只有智者是后边一种,第三种人能学会看出为什么有挫折。那为什么会有挫折?因为你肯定有缺陷才有挫折,一定有短板才有挫折,绝对没有无缘无故出现的挫折。比如说,您说您凭空就跌一跟头,你要想你为什么跌一跟头?是我眼睛怎么没注意地,还是我穿的鞋不得体等等,一定是我有问题的。如果这跟头跌完了,您总结经验了,下边您就不会跌大跟头掉沟里边去。但是如果您不注意它,觉得没事,躲开它,结果咕咚掉沟里了,大事出现了。
结论是什么?第一,挫折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是您有短板;第二,如果在挫折中学会了提升自己,您以后就没有大的挫折了,您可能躲过了个大灾。怎么面对挫折、面对侮辱这是个态度问题,老子告诉你应当做什么?“宠辱若惊”,要像对待那种夸奖、鼓励、宠幸去热爱它,去拥抱挫折,别觉得那东西特痛苦,要去拥抱它,从里边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您提升了,就获得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所以越拥抱挫折的人,您发现他提升越快,他的境界越高,从来都躲着挫折走的人,不定哪个大跟头让你掉沟里面,那倒霉更大,所以聪明人会拥抱挫折。
儒家经典里曾子讲过“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虽然这“三”后边讲具体的落实了,但是“三”也可以当做多次的意思。那么问大家,每天的多次反省是想自己的优点吗?绝对不是,是要找自己的缺点,我哪个地方做的不够好,这样的人会不断把小毛病、小挫折一点点剔除掉了,他不会有大的倒霉的事,为什么?人家把这个问题已经消失在萌芽阶段了。
所以不以挫折为敌,能够拥抱挫折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拥抱挫折的人,人家想的是“这好玩,又来一挑战”,他是幸福的,不是那种觉得整天倒霉的。被动的面对挫折才倒霉,主动迎接挫折您会越战越勇。又来一挫折,挑战了,成功了,又一挑战成功了,跟打电子游戏差不多,这样的人就能进步,而且会进步得非常快,这样的人会微笑到最后的。
所以老子讲“宠辱若惊”,“何谓宠辱若惊?”什么是宠辱若惊呢?人家告诉你:“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所以“宠辱若惊”和“宠辱不惊”不是一个境界,“宠辱若惊”是个修炼的方法,最终会进入到“宠辱不惊”的状态。
今天跟大家分享这句话,老子说的“宠辱若惊”,如果我们能用这个方法去修炼的话,您会提升得非常快,您的人生一定会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了,这就是一种智慧。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再跟大家接着聊《道德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