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在明确了需求,做到了胸中有丘壑之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研究报告如何实现从0到1的过程。
4、一份好的研究报告如何形成?
我认为,研究报告的形成,是一个input走向output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有3个关键的环节:
1)input
2)output
3)中间转化过程
这次 我觉得要回答的问题是:一份研究报告如何形成?还不能直接讲一份好的、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如何形成?
所以,聚焦到一份报告从input到output的转化过程,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是这样呢?
首先,我认为没有好的input就没有好的output,也即没有好的输入就没有好的输出。道理很简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研究报告就和写作是一样的,如果你没有根据主题先搜集资料、积累素材,也就相当于你缺少了写作的源头。这里的input,我定义为与要研究主题相关的任意资料,包括其它研究机构之前的研究结果、这个领域大咖写的文章、这个领域的政策法规、这个领域垂直媒体的各种报道、观点、动态、前瞻等等等,还有各种知识网站的信息。当然,还有一种重要的input是,找到这个领域行业专家的访谈或者这个领域从业公司的调研,这种input不是每一个研究者都能有资源和渠道获取。另外,关于每一种input的获取渠道和信息质量好坏,我在后面专门讲input的时候再讲。
其次,中间的转化过程,其实我觉得也可以算是input的一种,但我觉得应该把其单拎出来说一说。因为这个input是属于研究者,在其过去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形成的个人知识、经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积累,包括专业知识(是否知晓产业研究的分析模型,是否知晓一些常用、关键的衡量指标)、逻辑思维、可迁移的研究经验等等。当研究者搜集到、看到上述input的材料时,他脑海里立马会做什么判断,会将这些材料中的信息如何串联、归类、整合,这部分就像研究的黑匣子一样,完全因人而异,而且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研究的质量和结论。举个例子,比如拼多多,刚出来的时候,有的人认为他是“消费降级”,而有的人认为他是“消费升级”,那究竟是升还是降,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但我也相信他们的判断都有材料支撑。
再次,关于最后的输出,也就是output,也就是你的目标客户最后看到的成品——研究报告,我觉得除了黑匣子的部分,很重要的就是考验画(制作)泡泡糖(PPT)的硬技能了,这一点只能靠自己下功夫了,市场上有很多培训PPT制作的,另外就是靠自己多画,多练。除此,无它。
Mary@BJ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