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之战
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利尼战役中击溃普军,但是由于法军行动迟缓,他歼灭普军的计划失败,利尼战役变成了击溃战,他只好派格鲁希元帅率领一些军队追击普军。
拿破仑认真分析了强大的对手,决定以攻为守。先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比利时方面的联军,对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军只派少量兵力牵制,同时趁联军尚未会齐,率先打败威灵顿和布吕歇尔。
8月15日,就在拿破仑接到格鲁希报告之后,威灵顿也收到了布吕歇尔发自华费里的信件。布吕歇尔告诉威灵顿,18日天一亮,他就首先出动由比洛指挥的第四军,向拿破仑的右翼进攻,皮尔希望的第二军随后跟进。其余两个军,在做好准备后也随之前往。布吕歇尔的来信坚定了威灵顿在滑铁卢与拿破仑会战的决心。
在这里,拿破仑犯了整个一生中最大的灾难性的战略错误,这一错误最终导致他的垮台。他单纯为了侦查敌情而派出了33000人和96门火炮,几乎占其可动用兵力的三分之一,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过不幸的格鲁希。
滑铁卢是比利时南部的一个村庄,离布鲁塞尔不远。蒙圣让高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地势易守不易攻。威灵顿充分利用高地上及高地周围的许多石砌建筑,修筑坚固的工事和堡垒。
他深知拿破仑军队的攻击能力很强,自己的兵力虽然与法军大体相当,但大炮和骑兵的数量和力量却远不如对方,既不适宜主动出击,又不可能坚守很长时间。因此,他在加紧修筑工事的同时,又派人赶往布吕歇尔处,请求普军尽快派兵前来增援。
十八日破晓时分,所有的英荷联军开始了行动。由于夜里的一场大雨,军官和士兵的脸都冻得铁青,长长的胡须上挂着水珠,衣服上满是泥浆,有不少士兵疲惫而饥饿。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努力做着大战前的各种准备。
威灵顿把阵地设在一片丘陵地带上,圣洁安山高地为主阵地,从那里可以俯视整个战场。阵地右翼的别墅是威灵顿防御的重点,他在这里使用了英国近卫军。
荷兰军和其他盟国的杂牌部队则被安放在中央和左翼阵地上。再左翼的最外端,配备了英国的骑兵旅。同时,在中央阵地后面,即圣杰安山与前沿阵地之间,保持有比较强大的预备队。
根据联军阵地的部署,拿破仑决定以左翼佯攻别墅以牵制敌军兵力,以中军和右翼突破联军防御薄弱的中央阵地,抢占圣杰安山,然后向两翼扩大战果,将敌人一分为二,各个击破。

18日上午八时,拿破仑与高级将领们共进早餐。他对威灵顿接受会战感到很高兴,同时对即将爆发的大战充满必胜信心,他对元帅们说:"对我们有利的机会不下于百分之九十,而不利的机会则不到百分之十。"但苏尔特、雷耶、戴尔隆等人并非像他一样乐观,他们曾在西班牙战场上领教过威灵顿的厉害。
法军进攻时间定为上午九时,可是,绵绵细雨一直下到上午八点整。拿破仑一吃完早餐就赶往各处视察战前部队。这位身穿灰大衣的矮个子"皇帝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一阵阵"皇帝万岁"的欢呼声。欢乐的狂涛经久不息,响彻前线上空,这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后一次检阅军队。
英军方面,威灵顿公爵已同布吕歇尔元帅取得联系,布吕歇尔答应于18日晨帅全军来援。威林顿的阵地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它沿着一条低缓的山脊延伸。
拿破仑判定英军的弱点在中部,因此他决定佯攻英军的右翼,重点进攻中部。他希望威灵顿分兵救援右翼,以利于他一小时后从中部发动的攻击。
1815年6月18日上午十一时,拿破仑向各军军长下达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作战命令,要求各军各就各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11点30分,大决战在滑铁卢开始拉开序幕。拿破仑下令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
顿时,上百门大炮齐声轰鸣,向英军的阵地猛烈轰击,随之步兵发起了冲锋。当法军冲到英军大炮的射程之内之际,英军的大炮响了,"轰隆,轰隆",炮弹连续不断地在法军中间炸开,法军死伤惨重,拿破仑只得下令把军队撤了回来。
下午1时,法军全面进攻开始,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四个师突破了英军右翼的防线,向英军中央阵地冲去,。威灵顿看到右翼危急,马上派出一营部队前去支援。但是他们根本阻挡不住法军的强烈攻势,法庭的胸甲骑兵迅速插入英军右翼中间,前去增援的一营部队也被冲散了。
正当拿破仑胜利在望之际,隐蔽在山脊北侧反斜面上的一个英军步兵师,共约4000人,突然从树丛后面冲杀出来。他们在距离法军仅40步左右的位置上,连续发射猛烈的排枪。随后,端着刺刀冲进法军混乱的队形。
山顶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英军师长约克顿在混战中中弹身亡。法军久攻不克,致使大军无法向纵深推进,拿破仑开始有些担心了。
下午3时30分,法军再度向这两地发起猛烈攻击,拿破仑决心不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在敌方援军赶到之前拔掉这两颗钉子。面对法军凌厉的攻击,两地的守军损失严重,弹药也快用完,但他们仍坚持不动。
拿破仑看到进攻一再受挫,十分恼怒,把最后的4000名近卫军也全部投入战斗。他们每70人一列,蜂拥冲上山坡。这些近卫军士兵大都身经百战,他们高举镶着金边的三色旗,拼死冲锋,终于杀上了高地,与英军皇家近卫团展开了白刃战。
黄昏已经降临,激战了八个小时的两军仍相持不下,但都已精疲力竭。最后的胜利属于能获得援兵的一方。大约7时左右,内伊准备就绪,刚准备发起最后成冲击时,法军一名军官叛逃投敌了,他将法军的兵力情况和进攻计划全部讲出,威灵顿立即重新部署兵力,以对付即将到来的进攻。
最后的冲击开始了,普军集结了兵力,并威胁着拿破仑的退却路线。拿破仑手中现在唯一的预备队是老近卫军。他派其中两个营去驱逐普军,而后把八个营交给内伊做最后挣扎,以突破威灵顿的防线。
战场上出现了一幅最为壮观的景象:大约四千名身经百战的近卫军官兵组成了一个排列极为严密的进攻方阵,他们同内伊的部队一起,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敌军阵地挺进,他们边挺近边整齐地高呼"皇帝万岁"。
内伊的坐骑再次被炮弹击毙,内伊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带领部队冲锋。法军很快突破了联军的防御,冲到了山顶上的英军阵地。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突然听到威灵顿一声令下:"近卫军,起立,准备战斗!"
从山后的反斜面上一下子出现了两个营的英近卫军,他们等法军离他们只有五六十步的时候,一起猛烈地开火。面对仿佛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英军,法军来不及还击,就一排排地倒下来了。
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这支战无不胜的近卫军就丢下300多具尸体,向后退去。与此同时,其他地段的英军也积极地对主阵地进行支援,普军的两个军则更加猛烈地向法军右翼发起进攻。法军两面受敌,阵脚大乱。拿破仑手里最后的一点预备队也打光了,这也是他最后的一笔赌注。

傍晚时分,普鲁士的援军主力在布吕歇尔的亲自率领下,呐喊着从侧面向法军的右翼冲击过来。法军两面受敌,顿时阵脚大乱,拿破仑的部队失去了进攻能力,兵士四处溃逃。拿破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被砍杀,因为他的部队已全部用了上去。翘首以待的援兵依然毫无踪影,法国人在英军的追击下,狼狈溃逃。
这一夜,法军残部七次准备扎营,又七次被普军追上,被迫不停地奔逃。拿破仑试图收拢部队与追敌较量一番,但部队还未集中起来,追兵又赶到了。
19日凌晨五时,拿破仑又一次试图收拢部队与敌军一决雌雄,就在这时,传来了格鲁希失踪,其军全部覆灭的消息,拿破仑彻底失望了,他放弃了再次决战的念头,悄悄地向巴黎退去。
双方投入的兵力14万多人,战局几经反复,厮杀异常激烈,田野一片血红。这场决战持续了大约12个小时,第二天清晨,一只皇家信鸽衔着报捷信飞进了伦敦的白金汉宫,欧洲各国的君主们此时此刻总算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知道自己的军队战胜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那一天前还是青翠碧绿的田野和山坡,此时铺满了血肉模糊的尸体,伤员以及无数残缺的肢体,绿色的平原变成了血的海洋。

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但是普遍认可的一种失败原因是兵力悬殊。
拿破仑自己说,是由于格鲁希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至惨败,内伊行动也不够积极、机智。他的话是比较符合实情的,但也是侧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此外,还有军事家分析滑铁卢战役时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兵力过于分散,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
但此役却奇怪地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希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在滑铁卢战役中,法军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惨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是一个永留纪念的会战,它是身经百战的拿破仑所进行的最后一次战役,此战宣告了拿破仑最终失败的命运。
这一战,不仅彻底结束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使这一大片堆满了六万多具将士尸骨的土地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凭吊的古战场。
滑铁卢,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比利时小镇从此世人皆知,它使英国的威灵顿一举成为欧洲最著名的英雄。使普鲁士的老将军布吕歇尔赢得"前进将军"的美名,而在此之前,他曾在拿破仑手上屡战屡败。
"滑铁卢"这三个字也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拿破仑沦为阶下囚。这一次,他明确表示:"我不会自杀,我认为这是一种卑怯行为。战胜厄运,才是高尚勇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