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刺杀骑士团长》第1卷和第2卷全部内容,掩卷想一想,这部书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头脑一时不够清晰。我思考着。重新好好地回味一遍,我觉得最主要的可能是这个内容:极端情况对人之心理影响极大,有的人选择自杀,有的人选择躲避,有的人选择忍耐,而作者给出的选择则是超越,用信念支撑着继续过新的生活。
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跟着主人公画家的磨难经历来体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心理活动。
妻子柚子提出离婚后,画家过了两个月的游荡生活,之后移到山上独居。有一天同学问他:“你不打算和柚子联络吗?”
他回答:“目前还没有。”
同学说:“我想你们两个找一天,把各种事情摊开谈一谈会比较好,怎么说呢,促漆长谈。”
他说:“我们已经透过律师办好正式离婚手续了,柚子希望这样,而且她快生跟别的朋友的孩子了。她要不要跟对方结婚是她的问题,我没有插嘴的余地。各种事情,促漆长谈到底要谈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坚决拒绝。
之后,画家离奇地进入地下通道,这里是绝对的孤独和黑暗,没有了时间,也没有了空间,和日常世界所感受的完全不同。日常世界中的一切规律都失效了,人一下子将日常世界里通常意识到的东西排空,剩下的只是本真的自己。纯粹的自我。这个时候的“我”就完全是一个原初的我、本初的我,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进入这个绝对孤独和黑暗的世界,画家首先会想起什么?
“我想起起司吐司,为什么是起司吐司呢?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无论是什么,那时候起司吐司的模样忽然浮现在我脑子里。白色的没有花纹的盘子上放着四方形的起司吐司,烤出漂亮的焦黄,还有一杯冒着热气的热咖啡。”
“接着想起歌剧《玫瑰骑士》。喝着咖啡,啃着刚烤的起司吐司,我一边想那音乐。”
在极限孤独和黑暗中,人自然而然首先会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悠闲,哪怕是最平常的一件事,都显得那样的温暖。
他艰难地在黑暗中前行,通过一条河,渡河人告诉他,“只要你行动,就会配合那个继续产生关联性”。他以这句话作为信念,继续走接下来更加艰难的路。在路上他想到了和死去的妹妹Komi一起养的黑猫。
“她在放学的路上捡回来一只被遗弃的小猫,就那样养着。不过有一次那只猫不见了,我们每天每天都在附近到处找。”
妹妹的离世对他打击很大,妹妹已成为他深深长在心中的潜意识。
之后他又想到妻子提出离婚后,他一个人独自游荡时所开的车。
“我握着那方向盘从东北往北海道绕着旅行,那是一部老旧的小法国车。我记得是很久以前出厂的车子,那四汽缸的粗鲁引擎声还清楚烙印在我耳里,手排挡从二挡打进三挡时就会有嘎一下卡住似的感触令我难忘。”
他想到所开的车,实际上是在想妻子提出离婚带给他的伤痛,实际上也是在想他的妻子。这些存在于他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他在黑暗中艰难地走着,路越走越狭窄,只好爬着,最后爬着也变得局促,在达到最极端时,爬行都无比困难,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但他脑子里始终坚信渡河人的那句话,“只要你行动,就会配合那个继续产生关联性”,这是他坚持下去的唯一信念。至于其他的想法,一切都没有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了,黑猫、Peugeot 205、骑士团长,一切的一切都消失掉了。我的记忆再度变成完全空白。”
当通过最艰难的路程,突然一下子掉入洞中,虽然仍旧是无尽的黑暗,但明显感觉到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他又重新回到了人间世界!他首先想到柚子。
“如果能从这个洞底出去的话,干脆出去见柚子吧。她另外结交恋人,唐突地离我而去,我当然伤心,而且也感到相当愤怒,不过总不能永远怀着这样的心情活下去,去跟柚子见一面,好好面对面谈谈吧……我这样下定决心之后,心情多少轻松了些。”
一路从黑暗中走来,为什么突然就想见柚子好好谈谈呢?作者没有明确交待,但我明显感到画家的心已经受到洗练,他穿过无边无际的黑暗,经过一个又一个死亡的考验,他突然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放下心中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放不下的恨,跟着内心的信念去行动,一定能到达光明的彼岸。他已经看懂了人生。
最后画家和妻子柚子复婚了,妻子生下一个女儿。画家并没有在乎这个女儿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女儿,很平静地接受了生活给予他的安排。
“我非常深爱这个小女孩,而且跟她在一起的时光感觉很慈爱。无论她生物学上的父亲是谁,不是谁,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这完全是细微末节的事情,并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改变。”
画家在总结自己的经历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觉得这些话正是作者在全书中最想说的,也是本书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我拥有相信的力量,无论被丢进多么狭窄和黑暗的场所,无论置身于多么荒凉的旷野,我都能坦率地相信,会有引导我前往什么地方的东西,那就是我在那小田原近郊,住在山顶独栋房子里之间,透过几件不寻常的体验所学到的事情。”
现实中,每个人都可能会在生活中遇到苦难,怎么样能从苦难中走出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刺杀骑士团长》告诉我们,放下心中的恶念,让善和爱充满心灵,并以此为信念去对待生活,当然最好不要再发生人为制造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