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指得“四十不惑”是高晓松版的。而我自己又加了一句,二十无爱。这也是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毕业X年》系列之后的感受。我曾想象过,如果毕业X年的活动采访到我,我会怎样无所适从地应对1个多小时的深度问答然后作出一句标题式的总结?毕业一年多,我最怕自己活成“二十无爱,四十不惑”。我想是这句吧。
没到四十时,我觉得四十不惑是说没有什么你不明白的了。其实不是这样的,真到四十了你才发现不惑的意思是“不明白的事情你都不想明白了”。年轻时你什么都想明白,什么人都想看透。这慌张就是青春,慌张没了,青春就没了。(高晓松)
小学会拿出所有的零花钱买东方神起的专辑海报杂志周边,书本上都是歪歪扭扭的韩文,还学会了在贴吧灌水;初中收到的人生第一部步步高手机,当时把它从包里拿出接电话时的幸福就好像偶然听到了全宇宙最大的秘密;高中很枯燥,却有着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高考;大学最嚣张,当学霸玩社团谈恋爱到处玩,最爱的就是自拍……如果高晓松嘴里的青春关键词是慌张,我的则是,热爱。永远有自己痴迷的,永远有自己渴望的,永远热血,永远想尝试。
而毕业到现在的我,青春的温度冷却了下来,近乎偏执的热爱几乎没有了。没了只能属于我的人和东西,没了非它不可的目标和追求。“都可以啊”——我学会了包容越来越大的世界,却对它失去了越来越多的热情。偶然听到一首taylor在2015年的歌曲《Wildest Dreams》竟然发现很久都没有这么喜欢的一支单曲循环了!
不过我还是会慌张。对工作和职业规划慌张,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失去和分离慌张,对考驾照面试这样的外界评判慌张,甚至会因为看了《釜山行》而对生死末日慌张……当然我更慌张的是一种马上就要“二十无爱”的生活。
还没毕业的话,我可能觉得无爱是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但其实毕业一年多了会发现,还有一个情况是,哪怕遇到自己非常渴望的,也会多多少少变得患得患失畏手畏脚,失去了用力去爱的精力;或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热爱的,被外界环境歪曲——它不再是我喜欢的模样,追寻的动力也大打折扣。这热爱也是青春,想全力去爱的欲望没了,青春也没了。(Angela banana)
我上面那段算是套用了高晓松的话做自我警示。如果说“二十无爱,四十不惑”的豁达甚至无奈是成长的必需体验,那么用力去爱全力去懂则是生命本然的自由释放。释放了,这个世界才能听到你生命的脉搏。
不枉此生。
我是angelabanana,自媒体撰稿人,猫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