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西山经总共讲的是四个山系,今天老铁说的第三山系第六节。
鸱鸟:
民间传说,鸱鸟不喝泉水和井水,只有遇上下雨沾湿了羽毛,才能饮到水。
它的外形与猫头鹰相似,被认为是威猛和必胜的象征,因此大量出现在西周的礼器上。
古人认为,它作为灵魂的引导者和守护者,身上具有某种神圣的特质,因此汉代一些与丧葬有关的绘画中,常出现这种鸟。但由于它的外形丑陋声音难听,逐渐的被后人视为不详之鸟。
相传鹘鸟生三个雏鸟其中一个就是鸱。肃宗的张皇后很专权,每次送上酒来,常常用鸱鸟的脑子和在酒中,喝了让人长时间醉酒并健忘。
【译文】
再往西二百二十里,是座三危山,三青鸟栖息在这里。这座三危山,方圆百里。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长着白色的身子和四只角,身上的硬毛又长又密好像披着蓑衣,名称是𢕟𢓨,是能吃人的。山中还有一种禽鸟,长着一个脑袋却有三个身子,形状与𪇱鸟很相似,名称是鸱(chī)。(这里的三个生僻字都不显示,可以看上面的截图。还是那句话,翻译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理解了原文就好。)
【图集】
【原文】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guī)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①居之,其音常如钟磬(qìng)②。其下多积蛇。
【老铁注释】
①耆童:即老童,传说是上古帝王颛(zhuān)顼(xū)的儿子。
②磬(qìng):古代一种乐器,用美石或玉石雕制而成。悬挂于架上,用硬物敲击它而发出音响,悦耳动听。
【译文】
再往西一百九十里,是座騩(guī)山,山上遍布美玉而没有石头。天神耆童居住在这里,他发出的声音常常像是敲钟击磬的响。山下到处是一堆一堆的蛇。
【图集】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①,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②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hóng)③也。
【老铁注释】
①囊:袋子,口袋。
②浑敦:用“浑沌”,没有具体的形状。
③帝江(hóng):即帝鸿氏,据神话传说也就是黄帝。这个说法应该是硬按上去的。下面再写一个关于 帝江 的传说。
16世411年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颛顼朝进行历法改革,将祭天地之神权收归中央王族,用重,黎二氏族祭天地,统一历法,宗伏羲、建寅,颁颛顼历。取消各城邦,各氏族的本来历法,文化及祭天地的神权,以绝天地通,加强中央王族政权的统治力量。引起其他氏族不满,使夷夏联盟开始趋于解体。
颛顼任命少昊四裔叔重为木正、该为金正、以修熙为水正、黎为火正、四叔世不失职。重和黎族独司天地鬼神以来又被称为“祝融”。不仅颛顼用之,其后裔直至夏、商世司天地。周时,程伯、休父为其后。其疆土北至漠北,东至黑龙江东北,西至昆仑流沙弱水,南至交趾,皆为颛顼之天下。
此时的共工氏首领帝江,称涅(涅为共工自立的天表之地名涅丘),和颛顼数次大战之后失败。末代共工被迫率部众北迁黑龙江及其以北地区,建都北维,领有辽河流域以北直至北极诸地。独称霸北方,又因其头戴干戈、尚武,又名玄武,北方玄武大帝。后因陷于洪水,半身瘫痪,死后与九嫔同葬于扶余山(今吉林省境内)。帝俊承袭帝位,成为与中原王族统治地区并立与北方的政权。
此传说版本也是未可考。
【译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天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也出产石青、雄黄。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汤谷。山里住着一个神,形貌像黄色口袋,发出的精光红如火,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浑浑沌沌没有面目,他却知道唱歌跳舞,原本是帝江。(也有人因此认为 帝江实际为 帝江鸟。)
【图集】
老铁说:本节的文字只有三段,但涉及到的传说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商周礼器上的鸱(chī)鸟纹和鸱(chī)鸟造型,这个是真实的器物上的动物纹,不像其他的只是传说。关于帝江的传说也很多,一说又是混沌,各说各有理吧,老铁距离研究家的水平很遥远,只能尽量的进行注释,方便大家理解,如果因此引起你深究山海经的话,那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