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山河岁月
我们不能拥有的人生波澜
我们不能明的情感心绪
幸有读书
借他人的眼
丰富了我们见识宽度
也挖掘了我们思考深度
“如果你们若恰巧路经查令十字路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查宁十字街84号》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岛上书店》
像一封情书,给书的情书,给爱书之人的情书,这两本书无疑道出了爱读书的人内心喃喃私语。
查宁十字街是世上爱书之人的朝圣地,很多人以在此找到自己钟意的旧书、绝版书为得意事,台湾作家詹宏志就说自己每年要去那里寻几大旅行箱旧书回去,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又让这部半世纪前的著作火了。
一个桃花岛般的旅游小岛,一个孤偏中年大叔艰难的维持着一个书店,当廉价红酒也不能麻痹他突丧爱妻之痛时,一个意外的小天使给他带来清醒的理由,并因书结缘,认识了一位同样爱书的女子,三人组建了新的家庭,互相给予温暖。
然而查宁十字街84号和岛上书店都未能因爱就远离关闭的命运,一个是旧书店,一个是纸质书店。当查宁十字街还在,书店却不在时,当去观光留影的人多过觅书的人时,一个以旧书为荣的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当电子阅读器越来越带给读书人便捷,当越来越多的书柜让位给咖啡角、各种小商品货架,书店主人要以单纯卖书为生也越来越艰难。一个是旧书店,一个是纸质书店,这两本书亦如两支优美的挽歌,为我们终将逝去的优雅过去,唱出温暖却又不得不淡凉的阅读岁月。
对于爱读书的人,读书无疑是另一个美好世界。或许借此,我们躲避了现实的炎凉,在这个世界,我们尽情爱自己所爱。就如海莲一直钟情那些典雅地道的英国文学,AJ偏执的只卖自己认可的书,听起来这是多少文艺青年的美丽梦想,可梦想如何照进现实?只喜欢自己喜欢的,只认可自己认可的是否过于自已为是了些?我们读书不就是借他人之眼打开更宽广的世界吗?只为愉悦而读,又是否像埋在沙堆里的鸵鸟?
尽管挽歌很美,我还是不想听太多,关于阅读而不是悦读,电子书也好,有声书也罢,只有更多的拓展的可能性,才能将挽歌变情歌。
送上两书精彩语录几段
我始终不愿也不甘臣服于转瞬出现在对方屏幕上的电子邮件;自然更视ICQ为畏途。……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谊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一个城市不过是几条巷道、几间房子和几个人的组合。没有了这些,一个城市如同陨落,只剩下悲凉的记忆。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阅读基本上是一个人的行为,所以重度书痴大都是孤独和寂寞的。或者是有鉴于此,《网络与书》系列里就有了这本《一个人》,书中引用了蒂利希的一句话,说的挺好:语言创造了“寂寞”这个词来表达一个人而感到的痛苦;“孤独”这个词来表达因一个人而感到的光荣。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约翰.邓恩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驱车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没有人会漫无目的的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一书一世界 。
——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 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独自生活的难处,在于不管弄出什么样的烂摊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不,独自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没人在乎你是否心烦意乱。
——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