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欣赏杨绛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读懂人生之后,方才能读懂书。
这句话其实包含了很多的道理,并可以延伸开来,那就是:读懂了父母,你才会知道怎样做子女,读懂了子女,你才会知道怎样做父母;读懂了爱情,你才会知道怎样经营婚姻;读懂了人性,你才会知道怎样为人处事。。。。。。
读懂了自已,你才能明白你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很多人在经历过重大人生挫折之后,才会成长成熟起来。挫折,是一个窗口和了望台,从那里,你可以看清周围和自己,挫折,同时是一道人生的坎,跨不过去,你将沉沦;跨过去后,你将成就自己。
我成熟得很晚,害怕会受到伤害,我一直和社会保持着恰当的距离。挫折,在我的人生中,每遭遇一次,我都会得到一次学习思考的机会。同时,我一直都是一个相当自我的人,我只关注与我相关的人和事。得承认,我还比较天真,在别人眼中或许变成了幼稚的代名词,可于我,我仍想一直保持下去。保有了天真,就会对任何搞不懂的事物心怀好奇,然后一步步地追踪索源,想方设法地去弄懂搞明白。学习,是答疑解惑的最佳方法。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也是我一直践行的指导。回想我这半生走过来的路,从每一个人的身上,甚至包括自然山水,花鸟虫鱼,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发现我可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每一个物体,都有自身的优点长处,也有其受限的地方。因此,我释然了我身体的残疾带给我的局限性。逐渐走出了自我禁锢的狭小天地,不再在意别人对我的侧目或异样眼光,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我,对于不了解我的人,我不必去在意他如何对我。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并没有想过是否可能做到高贵,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和别人相比较,我只在乎自己,是不是比过去的自己变得更进步,变得更理智。一直都是感性地待人接物,经过生活的磨砺,更趋向于理性地这一面,这大概就是我更优于过去的自己的一方面。
自醒,也是我惯常使用的方法之一。自从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是与非后,我就常常会开始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立场上,去感受和体会。最后,无论谁是占据更大真理的人,都会获得我对于他的原谅。曾有一段时期,我学会了原谅别人,却忘记了放过自己。我把所有的责任和过错都尽揽于身,怪自已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到。我陷于了自责的泥沼中难以自拔。我失去了继续努力的信心,感觉很难很累。我甚至一度想放弃自己,沉沦在自我挫败中,只想一睡不醒。我想到了死亡。
我想到了很多面临死亡威胁,绝决离去的那些真实或虚构的人物。他们和我一样,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找不到可以责怪和发泄的载体,于是自己成为了这场灾难的殉葬品。在他们决定放弃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是否曾回眸,是否存在那么一丝悔意?就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在陷落铁轨,列车飞驰而过的那一瞬间,才从恍惚中猛醒,可一切都嫌太迟了。她为她选择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世界不会少了谁,而发生改变。如果能够直面死亡,又有什么是不值得放下了原谅的呢?从那一刻开始,我悟出了放下的真谛。我在自醒中学会了宽容和不计较。我用纸和笔写下了一段话:从此,我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
每当我想报怨,想发火,想放弃的时候,我就会启用心理暗示法。思考我正遭遇的事情,能不能依靠我的力量找到一条解决的路径,如果能够,我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好,如果不能,就静观事态发展。以沉默的姿态,就好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心想,生命都可以不在乎,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我需要在乎的事情呢。最多就是放弃和失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近段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是运动过度和对写作的焦虑感。对于前者,我正在慢慢调整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对于后者,我想是我的阅历和见识以及知识的馈乏,让我没能达到顺畅表达的层面。思想上的构建,也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我焦虑,是因为那些题材和想法,一直都瘀堵在我的心中,找不到我理想的表达方式。我总是被现实诸多的繁杂琐事羁绊,腾不出一大段不被打扰的时间段,静不下一颗浮躁的心绪。那些林林总总的情结,总在我的思想中闪现,我焦虑,我怕我难以做到确切地表达,我怕我会留下一生的遗憾。我更怕我的表达就此停滞,再也没有更大的进益。坐在电脑前,我却敲不出一个字,这对于我的打击,是致命的。越焦虑,越无法静心,也就难以理清思想脉络。我甚至想逃离,我幻想自己背上包袱,寻一处清静之地,把我内心的那些个是想法和故事,一一敲击出来。
理想和现实总是相背离,我在这一条道路上独自跋涉。我感觉到累,可我又不愿意停下来歇息。我只要一停下来,就感觉自己像一个空洞的行尸走肉,再也找不到灵魂的归宿。就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之下,虚度了几多光阴。我还是需要更多的自醒,需要大胆地表达,需要排除现实的羁绊,进入我的那个世界天地。
人生应该是抱缺守残的,从来就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即使有完满,我想,那完满,大概也只存在一瞬间。就像一桶水,充满之后,就会朝外溢出了。生活和作文也是相同的道理,应该让生活永远处于流动,永远处在不断地学习,自醒,前进中;作文也一样,永远保持流畅的通路,由浅及深,以沉淀的方式,把根扎深,扎牢,,慢慢生长。
昨天,读了这样两句诗,颇受启发。是杨炼的诗作:“在大海停止之处,眺望自己出海;在大海开始之处,眺望自己归来。”杨炼,何许人?不知不祥,可我喜欢他的这两句诗,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和深意。